第49页(2 / 2)

    林如海也挺支持黛玉所为:“南北地域风俗不同,都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文如人心,你这般多见识些风物,总能开拓心境,做出些不拘泥于闺阁之中的文字。”

    听得晴雯汗颜,这书香世家果然了得。林大人的育儿观念真是先进,丝毫没有觉得黛玉女子就应该如何如何,反而从不以时下人拘束女儿的法子拘束黛玉,处处鼓励她心怀万物,读书便给她请进士来教授(虽然贾雨村人品渣了些),从来没有贾母那般“女孩儿读书做什么的”狭隘观念。

    跟这家人相处越久,晴雯越喜欢林家,不管是光明磊落甚至有些迂腐的可爱的林大人,还是有些小女儿任性骄纵气却很容易知错就改的黛玉,也因此,她下定决心,要做好这布庄的生意。

    先是在林家的产业寻访了些熟练的绣娘,不敢在外面找,倒不是怕别的,只是怕林家一放出消息就立刻很多人送来熟练绣娘,这可是官场大忌,留下个“与民争利”的印象,只怕有人又会趁机弹劾林大人。

    好在林家祖籍苏州,总有许多产业在江南,熟练的绣娘寻摸了那么二十人,晴雯很满意,她的绣房不需要那么多顶尖绣娘,靠的便是巧思。

    再是寻场地,这可是林如海做的,林家有一位祖太太有一处嫁妆铺子在京城,那铺子如今用作榨油坊,租客前半年退租了,林家等了几个月,一直寻不到合适的店家来租,此时正好有空,便留着自用了,晴雯听人讲过,那铺子在西直门内大街高梁桥下,南来北往的骡车货船皆能路过,是个人气高的地方,附近不远处便是高粱河,正好方便运送货物。

    房屋的图纸送到内院里来,一屋子的丫鬟和嬷嬷俱是好奇,都围过来瞧个究竟。

    黛玉也拦着她们,家里的铺子虽然多得是,可都是从先人手里接过来的,哪里像现在一样是全靠自己一点一滴做起来的。

    两位嬷嬷是有些养老资产的,几个大丫头也各有积蓄,她们对于以后不当丫鬟的生活也只有个模糊的构想,如今见晴雯一板一眼要从零构建起一个铺子,就是为自身的将来考虑,也都忍不住格外关注此事。

    晴雯也不负重托,她毫无保留将一些商业中的窍门讲给院子里的同伴听,冬天来临,扬州的风也变寒了,街上寒风萧瑟,路人形色匆匆,虽然地处江南,到底有几份寒意在,要是往年黛玉所住的明德院也有些跟着凋敝,黛玉总要对梅花流泪思念母亲,可是今年明德院倒是格外的热闹,几个丫鬟们叽叽喳喳,又时不时宣了外面的管事进来回事,小院里虽将近冬天,却热热闹闹毫无任何凋敝之态。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做了腌笃鲜,好吃哭了!

    果然原料很重要,以前在本地菜市场买的春笋+干百叶结+一般的火腿,作出来腌笃鲜没有那味

    这次特意网购了雷笋,发货地是临安,觉得有一丝不敢相信,查了一下居然还有个地名保留了临安。

    还买了扬州现做的百叶结,好吃爆了,豆制品爱好者为它点赞,以后我再也不吃发的百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