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2 / 2)

六零重组家庭 骊偃 1051 字 7个月前

    孟子衡、王红志上山砍了竹子、蔓藤、芭蕉叶回来,在拔好了草的院内迅速搭建了起来。

    都是生存能力很强的军人,等到太阳落山,赵恪下班回来,两人不担搭好了厕所、洗澡间,还建了个小厨房。

    苏梅从家属院带回的炉子、锅、碗还有多,便给他们拎了一套过来,蜂窝煤也给装了半筐,另有粮食若干,酸笋一罐,腊肉一块,大油半斤。

    蔡佳微要给钱,苏梅没要。

    转头,蔡佳微就给一个孩子塞了一个厚厚的红包,说是见面礼。

    苏梅打开小瑜儿的看了眼,十张一元的纸钞。

    “会不会太多了?”苏梅悄悄问赵恪。

    赵恪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胳膊:“不急,相处的时间长着呢。”

    晚上苏梅熬了碎米粥,蒸了野菜,贴了饼子,拌了海带丝,切了海鸭蛋,又炸了两盆鹌鹑给男人们下酒。

    送走夫妻俩和王红志,苏梅将厨房丢给赵恪收拾又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明天要去市里,赵恪已经借好了车,苏国进口的GAZ-69吉普,五人座。

    后备箱装东西有限,她又想将野鸭和剩余的鹌鹑活着带过去让大家尝个鲜,那只有打车顶的主意了。

    苏梅给自己的十指上缠好布条,拿刀剥开竹子,飞速编了起来,经过司务长的指点教导,太过精致的编不来,编个粗糙的长条竹笼还不是难事。

    赵恪收拾好厨房,给几个孩子洗完澡,拿起竹片坐在她旁边,起头编了个装鹌鹑的小号笼子。

    苏梅偏头看了一眼,编的还不错,不由诧异道:“赵副团长还会这个?”

    “剿匪时跟山村的老乡学的。”

    提起剿匪,赵恪就不免说起了,他跟孟子衡认识的经过,“那时我刚从苏国回来,拿着导师的推荐信去西南部队报道,在落凤山不远的小镇上吃饭,隐约听见隔壁桌说什么路线、山匪、人数、武器。”

    想起那段过往,赵恪忍不住笑道,“我听了一耳朵,出于好奇,就根据他们说的内容,进行了一番推算,结果得出来的山匪人数和武器装备比他们说的要多的多,那时年轻气盛,也多少有点好大喜功吧。”

    赵恪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继续又道,“提着行礼就往人家跟前一坐,张口纠正了起来……你知道吗,当时孟子衡都傻了,直骂哪来的二楞子!”

    小饭店里人来人往,人家讨论秘事,肯定是压着嗓子说的,偏他耳朵尖听了个全,还找上前嚷嚷了出来。苏梅光是想一想那情景,都替孟子衡捏了把冷汗,“他没拿枪抵着你就不错了。”

    山寨下面的小镇能没有土匪的眼线,他这一嚷不要紧,把孟子衡等人都暴露了。

    “不等他拿枪抵着我,我们就被土匪拿枪追着打了,”赵恪晒笑了一下,“为了将功补过,我没有去导师推荐的部队,而是转投在了孟子衡手下,当了名侦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