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1 / 2)

一个月后,参与俄罗斯贸易的厂子都或多或少的发了一笔横财,收获最多自然是纺织厂和服装厂,谁让这俩比起那三家就是巨无霸的存在,他们出货量最大最多。

    肥皂厂,糖厂和达达食品也分到一杯羹,吃的肚子圆滚滚,差点撑破了。

    对于一个人口面积都名类前茅的国家来说,云州杂牌军出口的那点量商品算得了什么,有多少都能吃进去。

    肥皂厂和糖厂清空了库存又大赚了一笔,账面上有了流动资金,领导们喜气洋洋,盼望着这样的生意能做得再久一些,这样扭亏为盈就在眼前了。

    厂里的工人们也不用整天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下岗,而是要担心能不能生产的过来。

    俄罗斯那边隔几天就要往国内打跨国电话回来,都是催云州这边加紧生产产品,尽快发货去俄罗斯,不然,那边就没货可卖了。

    现在国内供大于求,俄罗斯那边是求大于供,不趁这段时间狠狠挣上一笔,还待何时。

    云州很多苟延残喘艰难维持的国营厂看到他们的厂子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也想方设法加入到这个松散的贸易公司中,但这回参与进来的国营厂就不像袁厂长先前为了拉人头,什么要求都没提,只要能参加就行了。

    他精心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自然第二批组员享受的待遇跟头批组员也是不相同的。

    但因为他们已经打通了方方面面的渠道,跟着搭顺风能省不少事情,最起码比自己单打独斗强,所以还是有很多国营厂捏着鼻子认了。

    这里面包括酒厂和风扇厂。

    孟厂长别提多恶心了,就老袁那个小人得志的样子,要不是人小许,

    就他那个磨磨唧唧,犹犹豫豫的怂样,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还在他面前摆出领导的样子要审核条件。

    审核个毛!

    为了长远考虑,孟厂长一一照办了。

    虽然国内消费者对云州风扇厂出厂的电风扇和小太阳认可度很高,但看着别人赚大钱,他们一样会眼红。

    酒厂一开始就没看上那个鬼贸易公司,原因跟风扇厂一样,国内有市场又不愁卖。

    后来看到这群抱团去俄罗斯的,一车车商品发过去很快就换来一叠叠人民币,酒厂也坐不住了。

    他们在国内生意是好,但也没好到这种程度,跟抢钱有什么区别呢。

    云州国营厂私营厂生产的产品出口俄罗斯,有受欢迎的,也有不怎么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