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财大气粗加上有品牌产品优势的松江一地外,大部分还有余力的民众还是选择在自家地盘上种植粮食,然后另外在荒地或者亩产不高的田地里种植棉花以补贴家用,但即便如此江浙一带的棉花种植量亦是相当可观。
从朱元璋登基至今不过一十六年,大明的棉花产量以及棉纺技术的推广速度,已渐渐有了后世衣被天下的雏形。
第73章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木白说话有助于增加满足感,此后这位学徒又和木白兄弟嘀咕了好半天,甚至就连哪家店能够买到更廉价但质量很过关的布料,哪家店全是广告效应实际上布料根本不行等信息都分享给了他们。
要知道,这可是商业机密啊!
木白后来将信将疑地带着弟弟去了对方强推的店铺,结果真的买到了连木小文都非常喜欢的物美价廉的布料,扯出来的里衣既透气又保暖,还不容易缩水,舒服极了。
这布料唯一的缺点就是颜色有些暗沉,据说是因为原材料是没有漂洗过的棉花,但这没关系啊,没漂洗过的更健康。
木白当下又买了好几匹分享给了小伙伴们,小伙伴们用了都说好。
其实,他最想送的是他们还在云南的先生师兄他们,在云南,这样的棉布可是极其昂贵的。云南当地主要是以木棉为主,木棉的纤维短,保暖性远不如草棉不说还更粗糙,保暖性其实也还好,云南虽然温差大,但极冷的时间也不长,不过粗糙这点的确是致命伤。
“可惜云南那块地方不适合种植棉花。”在布庄晃了几圈,靠着自己那张脸探听了不少消息的木白遗憾地自言自语道,“云南日照虽够,但太凉快了,棉花适合种在更南边的地方。”
“暖和的也不行呢,我们那儿也曾经也有人来推广过种植此物。”沈二恰巧走过,听到这句话后凑过来坐到他边上,“只是连续种了两年都失败了。这东西在收获时候不能碰水,但琼州岛多雨,它的收获季偏偏是我们那雨水最多的时候,农人调整了好几次下种时间都没用,最后就放弃了。”
作为一个曾经和体质以及命运搏斗过,因此生生啃下过好几册农业书籍的理论达人木白发出了遗憾的叹息声。
这就是农业的一个悲哀之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些地方明明自然环境的合适度达到了十之八九,但偏偏就是那相差的一二分,就能让结果变得完全不尽如人意。
这种情况和那种自然环境达到满分,但因为种植者自己的体质问题而无法得到大圆满的结局比起来,也不知道谁更倒霉一些。
木白:= =
“其实,要说到适合种植的话,还是南边那些国家更得天独厚一点。”比起地处内陆的众人来说,生长于琼州府的沈二对周边国家的情况反而要更了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