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怪是这艘渔船压根就不是大福建一地常见的船舶形制。
在洪武初年,大明实行了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最重之时甚至命令片板不得下海,凡下海者视同倭寇。而在几年后,因为大明海军有了威武雄壮的架势,海禁稍空,禁止的范围从全部打压改为了禁止远航,普通的小渔船和进洋的货船已经可以运输。
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和判断,沿海的私船都被要求进行了一番改动,迎风面更大的双桅船一律禁止,只允许有一根船桅,为了抓鱼?抓鱼你需要跑那么远吗?
船尖都削平改成方形,我知道这样速度慢,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海上行船注意点交通规范,没事开那么快干嘛?再快你能有鱼快吗?
船底都只允许用平底的,咱知道这容易触礁,你控制好载货量,乖乖去指定的水港靠岸不就没事了吗。
一番动荡之后,沿海地带的船只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其国别,大帆尖头的肯定是别国的,只有一根桅平头的,绝对是自家。
虽然对于渔民而言略有些困难,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比如沿海水师一看到尖头小渔船都不需要分辨,便可开足马力撞上去。
把人撞趴窝了再去思考这是贼寇还是不守规矩的的自家人,前者补一刀回去拿军功,后者臭着脸把人捞上来丢大狱,这种在后世肯定会被评为粗暴的执法流程在如今却很实用。
毕竟倭寇也不是吃素的,近距离接触之下对方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尤其是如今南北混战之时,不少海上的倭寇都不再是过去的普通渔民,有不少人身上都有明显正规军的路子,拿出来的武器也愈加精炼,边军就曾缴获质量相当不错的倭刀。
正因为大明对沿海私船的改造,所以当地的兵卒们远远看到这艘明显毫无动力飘来的船就觉得不对,尖头、虽然船帆折损了,但明显是三桅远洋船,好家伙,船上的人不知道活着不,如果是活着估计就要牢底坐穿了。
但谁也没想到在登船后他们遍寻船只,居然只在船舱内找到了一名发着高烧的少女,这么大一艘船只有一个活人,看她弱质纤纤的模样,也不像是能把船划了那么远。
你说这奇怪不奇怪。
而这第三怪嘛,就是这个女孩说着的话语大家都听不懂。
从发型和脸庞来看,这女孩最多不过及笄,被救起时她烧得全身瘫软,但在被婆子背起之前她曾短暂的清醒,当时也有卫军试图问清楚发生了什么,却愣是没有人能够同她正常交流。
金门所的守军可不单单只是福建当地人,此处还有北方来的流官、各地前来的苦役,虽说不至于汇聚五湖四海的英才,三湖两海却还是有的,但众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愣是没人能够跟她进行有效沟通。
最后还是皇太孙殿下博学而多之,不知用了什么语言和她接上了号,但两人刚说了几句,这姑娘便哭到晕厥过去,太孙的表情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