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晨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太师变成了帝师。
新帝登基后,不等文武百官适应,便是一连串的大动作:
为晋州、江右等地百姓减税,提升工部官员俸禄、地位,增设职能不同的农官、完善劝农官体系
夹在一堆利国利民的政令中间,有一条旨令格外显眼:
七八月各地棉花成熟,需要采摘。
因人手不够,新帝下令裁军,命一部分边疆战士解甲归田,帮助完成棉花的采收工作。
同时,增加直属驻各边疆军队官员,负责指导、监督士兵们进行日常训练,以强兵力。
这一刀,很明显是朝安武王扎的。
可怜安武王,忐忑地等了这么久,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却没想到,新帝在这里等着他呢。
之前也是这样。
眼看三皇子倒了,他机会大着。
结果转头,老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二话不说,就力排众议把皇位传给了太子。
安武王哪里能任人宰割?
他当场就发起了抗议。
结果新帝看着年幼,却是个厚脸皮。
他直接耍赖,一会儿说:养的兵太多了,发不起军饷,你们谁反对,谁给朕付军饷?
一会儿又说:棉花收不完,今年过冬的棉衣若是不足,哪里有闹了冻灾,你们谁反对,就谁负责?
角度好不刁钻。
原本还有跟着安武王一起,唱反调的臣子,这会儿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而各将军手中的兵力,恰恰好,就属安武王手中的士兵,离棉花种植点近的最多。
导致最后裁军裁下来的,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他手中的兵力。
安武王:
要说这不是狗皇帝一开始打算好的,他是不信的。
手中持过锋利的刀刃,就很少还有人,能够忍受刀锋变钝的感觉。
不出燕晨意外,安武王发起了反扑。
不过这回,在新帝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他连一丝波澜都未掀起,便被彻底摁死下去。
之前常怀安提供的,在苏州附近遭到刺杀的情报,他们可都没忘记呢。
安武王被收回兵权,连夜送入大牢,与右相会面。
最后的威胁被彻底铲除,新帝才修改年号,取新年号为「昭明」。
棉花采收完成后,燕灵川领君命,前往各地监督新布行的建立、教授棉布的织造工艺,并将新的弹棉弓、纺织机,推广至全国各地。
当年冬,燕氏布行所售棉袄,果然与当初所承诺的一般,平民百姓皆穿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