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2 / 2)

    但是夏安然带来了曹操的谕令。这边代表他不再是兖州主簿夏安然,而是豫州刺史曹操派来的下属。

    这二者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见到这位县令,表情庄肃,眉头紧锁的模样,夏安然自然也猜到了他的想法,事实上,当得知当真挖出了铁矿石,还是地下近两百米的地方,夏安然内心也是十分沉重的。

    就连现代的矿洞,也就这几年安全系数算是高了些,在他小的时候,几乎每隔几日就能看到报纸上煤矿出事的新闻,一直到后来10年左右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同上同下,这样的状况才好了许多。

    ……所谓的好了许多,是指没有大规模的死伤情况,但是小规模一直不曾停止过。

    为什么以前会如此,因为采煤是暴利,很多煤老板有钱,他小时候就听说过挖煤工赚的就是卖命钱,活着时候赚得多,若是死了,只要家属不闹,一次性就能拿个四五十万。这个可是九十年代的物价。

    而且若是科学开采,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远远高于死掉几个人所要付出的代价。若是“运气好”遇上几个工人家属消息滞后的,更能干脆躲过了这笔赔款,那时候可不流行签合同,也没有天眼佐证,若工地不承认,家人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

    现代如此,更不用说古代。

    只是他还是宽慰道,“贾县令,且放宽心,曹刺史并非是会做出竭泽而渔之事的人。”

    这位县令自然不好说:他对此持深深的怀疑态度,他只是面上露出了轻松之色,并表达了对曹操的信任。

    事已至此,他也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只希望曹操真如他在外头传闻所言一般,是一个仁善之人吧。

    夏安然拒绝了留饭的邀请,他来这儿的目的,一来是为了问他调用一些小吏护卫煤矿安全,矿坑很深,夜里又没灯,就怕有不知情的村民掉落进去,如此便需要有小吏负责值夜。

    二来也是来换些米面,他为了保证出行速度,便不曾多带麦粮,仅携带了路上食用的那一部分。

    诸葛亮他们倒是带足了粮,但是夏安然短时间内走不掉,他们这一队也有二十多人,时间长了也不是个办法,只能来寻南阳县商讨市粮一事,对此,南阳县县令十分爽快,当下就按着曹操颁布下来的物价同他换了些,并且十分客气的表示余下的粮食届时他会让小吏一同带去。

    也可免了夏安然等人的搬动。

    如此周到,让夏安然多看了他几眼,在心中默默记下了一笔,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官,他准备回去之后打听打听这位贾县令,接下来如果舞阳确定含铁,这位舞阳县令的位置就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