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页(1 / 2)

哪怕对此类不感兴趣的学子,如果某一日到的晚了,或者想看的书被借走,又不愿意白来一趟,便也会借些这类书看看,也有不少学子被猛然激发了兴致,走上了全新的道路。

    还记得之前说过,借书时候有登记吗?

    那本册子,不仅仅用来,供荀攸,荀彧二人钓鱼……啊不是,是寻找已成名的大才,同时也是一个统计。

    夏安然和现代一样,每一本书的最后一页都插入了借书卡,借书卡由前台工作人员用墨笔填写,只要抽出一看,便可以很清晰的查到一共有哪些学子借阅了这本书

    所以,在兖州缺少人才的时候,他们便可以通过这张借书卡,寻找到哪些学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有兴趣,或者说他们有一定的基础。

    道理很简单,你可会用你每日一次的机会浪费在一本你不在乎的书上面吗?就好比,一个文科生会去借阅《高等算数》这种书吗?

    就算是现代图书馆可以同时借阅数本书,大部分文科生也不会去碰这一类的。

    所以,会去借阅算数类,一定本身对此有些基础;会去借阅兵书类,本身就不是纯文学派的。

    虽然这样做有点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但是幸好这个时代是没有隐私权这种说法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学子学习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勾引各位大儒、学者,他最重要的本质上的原因,是为了方便曹操择取良才。

    这样做虽然简单粗暴了点,但是实际效果是非常好的。

    在这个靠举荐,靠口耳相传的时代,想要从百姓之中挖掘人才?不可能的。

    现在曹营中就有一个情报部门,他们会搜集兖州这些学子的个人倾向,然后当某部想要扩充之时,也会派人装作学子在某个阴雨天气混入茶社中的某社听上几天,偶尔还要去找找茬什么的,他们有一套评判标准。

    自知识水平,个人性格,家中环境,品德等方面进行考量,如此不过半旬,基本就能找准可用的人才了。

    而被忽然找上门的学子也是一脸懵逼,但是一听上门的小吏说是某某处某大人听闻郎君贤名,如今有某某职位空缺,郎君可要一试,基本也没有会拒绝的。

    事实上,荀彧就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不少的助手,各个方面的领域的都有,当然,他们还需要接受更为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才能够正式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