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2 / 2)

    准确来说,夏目漱石对织田一家都什么没办法,不会不想而是暂时不能。

    但这自然不是例外也不会是例外。

    夏目漱石只是在经历了某件事之后就一直(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和态度,怀着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心情下意识维持「能不管就不管」的状态。

    就像他作为横滨背后的「守护者」一样——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精明老练的夏目漱石是不会选择主动暴露身份,亲自下场指挥作战的。

    如何说呢?

    因为“因果循环”。

    因为“这是既定的命运”。

    自六年前的茶馆一别——当时十四岁的少年织田作之助在翻完夏目漱石那本「被撕去结局」的书之后,却没有按照夏目漱石预想得那般急切地想要知道下部的结局,反倒一脸平静地拒绝了他的提议并表示自己暂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小说家后,夏目漱石就敏锐地察觉到似乎不知从何开始,他精心布下的、名为“三刻构想”的网正被一双手巧妙地拆散了不起眼的一小部分。接着,这双手又重新编织构造了一个全新的内容。

    而这个“神秘人”,这双手的主人,后来甚至还暗中协助因突袭「异能特务科」从而上了政府通缉名单的织田作之助,成功躲过数次追捕。

    这个“神秘人”是谁?

    夏目漱石起初认为,对方或许正是那个时候织田作之助单枪匹马冲进「异能特务科」想要寻找的人。然而不是。

    “神秘人”另有其人。

    而连城三纪彦。夏目漱石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最终发现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似乎就是织田作之助当初杀进「异能特务科」说什么都要找到的人。这个结论已经在夏目漱石的心中盖了章。

    不可否认这是件极其荒诞荒谬的事实——如果按照年龄往前推算的话。

    另,说句实话,夏目漱石一度觉得连城三纪彦有时候表现得挺机智聪明有时又格外迟钝。而这种矛盾感也体现在对方的年龄和行为举止上——在稳重和幼稚上反复横跳且十分熟络。当然,这也是后话了。躲在暗处观察了几天后,夏目漱石得出【总的来说,就他个人而言,他并会讨厌这个孩子】的结论。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夏目漱石感觉他并没有办法对连城三纪彦降低警惕,毕竟对方的异能太过诡异——即便是不怎么被他本人经常使用。的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夏目漱石就将他的计划稍作修改了一番,并且下意识地对他连城三纪彦产生了心虚的心理。直到——

    直到在某个灰蒙蒙的雨夜他遇见了那个人——就在夏目漱石震惊到炸毛的前一秒,对方低沉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如果那个时候织田作之助毅然决然选择放下沾满鲜血的手枪……三年后,他的上司森鸥外便会为了异能开业许可证引导欧洲异能组织Mimic进入横滨,并借此机会给「异能特务科」施加压力。最后以击败Mimic为筹码与对方达成交易来换取异能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