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1 / 2)

可怜见的,国子监的夫子们不做人啦,天天想着法搞测验,还不让人算分数,简直太为难他了。

    一顿考试下去,黎某人整个人都蔫了,在叶府扎针时,都没什么力气跟叶老先生贫嘴了。

    “这次扎完针,得缓上十日功夫,你容老夫斟酌一下方子,入伏后,再开始药浴。”

    中医是很讲究时令治病的,特别是像黎望这种痼疾,夏天一向是治病的好时节,叶老先生春日的时候就在准备方子,直到现在,他根据黎望的恢复程度,才定下了所有的主药。

    考虑到缓治病的原则,所以其他的配药还得好好考虑考虑。

    “知道啦,您都说过三遍了,小生必定铭记在心。”

    叶老先生却是没好气地开口:“三遍过耳,希望你真记住了。”

    黎望见施针完毕,便套上衣服穿戴好,正准备喝杯水呢,就听得外头传来喧闹声,还挺热闹的:“外头是有什么庙会集市吗?这么热闹?”

    “好像是什么将军回京吧,就是鼓楼东街门牌最大的那家。”

    作者有话要说:  黎汪汪:小生的良心这么大颗,你们难道没看到吗?【良心的新衣穿上.jpg】

    第130章 将军

    众所周知,宋朝非常重文轻武,仁宗朝亦是如此。

    黎望打来了汴京城,就很少看到张扬的武官,就连他们居住的“贵人区”,绝大部分都是文官,剩下的是皇亲和勋贵,武官当然也有,只是并不多。

    鼓楼这片,几乎不住官僚,更多的是像叶大夫这样从前在宫里面当差,或者是汴京城土生土长的老百姓,黎望仔细一想,还真没想到是哪位将军回京了。

    按照常理来讲,东京城的官僚名单他都背了,不可能有遗漏啊,除非是边疆新封回京的。

    于是晚间吃饭时分,黎望随口跟亲爹提了这茬,他原也没奢求老头子会给出答案,却没想到老头子还真知道。

    “您快说说,今日儿子出来远远瞅了一眼,那阵仗可不小呢。”

    黎爹于是伸手敲了敲桌子,黎望当即会意替亲爹盛了一碗三鲜汤,这三鲜汤乃是用菌菇、嫩豆腐和笋干煮成的,食材焯过水,还用了少许吊鲜味,乃是黎爹最爱的一道汤。

    这一碗汤下肚,黎爹才道:“去年冬日,辽军数次突袭我大宋边境,陈将军奉旨对抗,他麾下有一猛将姓刘名正顺,端的是骁勇善战,每次冲锋都跑在最前面,数次战场立功,你或许不认得他,但肯定听过边关的捷报。”

    黎望一听捷报,当即就明白了:“是斩杀辽军将领呼延峻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