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1 / 2)

原本让卫刃去,也不是让他一朝战事通神,排兵布阵,打垮北戎的。

    林姜在皇上跟前,这样情绪外露还真是第一次,之后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所来也巧,正是在这两日间,卫刃的折子也到了京城。

    他折子上的很恳切,说一应布兵围城,皆是理国公安排,领兵追敌收回两座城镇,则是两位将军分别带东西两路大军合围的结果。

    并不贪图一点别人的功劳,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先锋将的本职,真正在把持这西北大局的还是柳提督等人。

    就这折子一上,留守在京城的老理国公都觉得这孩子不错,可以处。

    而他也不辜负自己的国公封号,再有那位姓黄的御史阴阳怪气道:“卫大人真是太谦了,他可是一个照面,就把北戎王吓的望风而逃的人,怎么倒把功劳往旁人身上推。有卫将军在,想必西北平定指日可待,通城唾手可得。”

    柳老将军就发飙了:“你说的这样简单,那你就去西北唾手如何?人家小卫也是拼了性命,在战场最前头直面北戎刀锋,让人把刀尖抵在鼻子上拼出来的功绩。”

    “多少将士阵亡西北,叫你这么一说,既然是唾手可得,那将士们全都是白死?现在的将领都是蠢材才没夺回城池?”

    “如此看来,你倒是沙场遗珠。”

    然后向皇上请命,这这位黄御史上前线去。

    皇上点头允准。

    黄御史唾手可得地晕了过去。

    -

    说来,林姜还是很感谢黄御史跳出来这一回,舍己为人,替西北军分担了压力。

    因在这场大胜之后,西北的战局就陷入了胶着状态。

    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根本摸不着人。

    北戎王在通城中固守,大周的军队在尝试两次攻城无果后,也就放弃了无畏的伤亡,而是跟西北军比起了耐力。

    理国公的作战作风可收可放,北戎不急,他更不急:比起谁的国力耗得起,北戎就算所有部落把帐篷都当了,也耗不起一年。

    需知战争起时,乃是春末,当时西北这边的粮食还没收呢,正是所谓的青黄不接之时。

    并不是以往秋收时分,北戎过来抢劫能盆满钵满:这回北戎故意春日出其不意攻城,固然打了西宁郡王一个措手不及丢盔弃甲,但也让北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他们抢来的通城中,余粮也不丰厚啊。虽说可以从北戎运送粮草到通城,但问题是,要是北戎粮草丰厚,他们也就不老惦记着抢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