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1 / 2)

一开始,身为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将土地分给穷人,又特别痛恨官员贪污和奢靡。于是制定了许多规矩,希望弄出一个清水衙门。

    可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人的欲望怎么会就因此不再增长呢?

    最先获得资源的那些人,就会牢牢的把握住自己的权力和金钱,然后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这种资源,往往是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权谋私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就连大学学生干部,都能优先获得一些入党与奖学金的名额,更不要说古代的官员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没有实现真正的大同社会时,人性都是驱利。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那些有才能的人,又有几个会跟你干呢?没有人会干一个没有什么工资的活,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有四个字叫“土地兼并”。

    就是指在古代中央帝制社会,一些乡绅地主。往往会在灾难年份,通过压低价格买进农民的土地,如果农民不卖地就得饿死,所以不得不卖。

    这样一来,一代复一代,土地就集中到了这些大地主、大乡绅手中。所谓的士农工商的农就是指这些地主乡绅,可不是那些没有土地的贫农。

    他们才是统治者笼络的对象。

    而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卖身为奴,成为雇农和佃农。世世代代偿还高额的利息。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王朝末期,阶级矛盾甚至会取代其他一切矛盾。

    大明朝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很多保皇党,并没有意识到,不事生产,宗室遍天下的朱家皇室,才是那个最大的地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长期的阶级固化会导致底层百姓变得更加愚昧,更加的“认命”。

    当一个帝国的人民,普遍觉得金钱与权力至上,不再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的时候。就证明在不知不觉中,阶级固化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拥有绝大多数社会资源的大部分富人,其实是最没有立场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可失去的东西太多。

    反而是中下层的人,更加爱护自己的民族与故土,这也许来自一种身份的认同,人真的是很奇怪。

    李辞辛问到:

    “小宝,这样的民族矛盾,我可以插手吗?”

    “不可以,华夏国作为地球文明早期举足轻重的国家,如果过分干涉其历史,容易引发时空崩塌。你如果要插手,也必须不影响大体走向。”

    “好吧,我理解。”李辞辛止住了插手王朝更迭的想法,点头示意。

    隐身飞往三十里外,所见之处有许多建立在陡峭山间的寨子。

    几分钟后,李辞辛终于见到了犀牛,只不过情况不太好。

    “快快快!你们几个赶紧去右边用套绳套住它!”

    地面上,一支士兵正在围剿一头犀牛,犀牛看上去是只亚成体,身上一些皮薄的地方已经有了不少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