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2 / 2)

    是这么个道理。

    众人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聊起了挖掘出来的那些文物,青铜器偏多,各种形式的都有。

    有大佬又在猜测了,“或许墓主人生前就十分喜爱青铜器。”

    尹老也表示赞同,“而且你们看这些青铜器的保存得十分完好,显然,这个墓主人是个讲究人。”

    又有大佬表示质疑了,“如果是大世家或者王公贵族,餐具上应该有属于他们家族的标识才对,可我们挖掘出来的这些,都没有什么标识,反而是比较常见的刻纹。”

    “可能,他的身份比较神秘,或者他的身份在那个时期比较敏感?”

    ……

    大佬们都在发散思维,各种猜测,各种假设。

    只有瞿秋离一个人尴尬得脚趾头抽筋。

    想当初,他跟着老师考古的时候,挖掘出来的东西,他也会跟着老师们一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可如今,他是挖到了自己的衣冠冢啊。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十分喜爱青铜器呢?

    还有那个给他立衣冠冢的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给他埋了这么多青铜器?

    就不能多埋点文献资料?或者当时民俗故事?

    等等,其实也不是不能办到。

    瞿秋离突然想,他现在还不确定是谁给他立了衣冠冢,但肯定是他认识的人无疑,还是十几二十年之后才立的墓。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而且他也没法去看看。

    所以这古墓目前就是个薛定谔的墓,只要还没有全部被挖掘,那就还有无限的操作可能性。

    他大胆揣测世界意识,他是不是可以穿越回去,在他那些认识的人里面,无意识的传播自己未来的墓地想带些什么陪葬品。

    那个年代,生前就给自己决定好陪葬品,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都是垂垂老矣,或者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的时候才会开始安排,他在古代的年纪也就二十来岁,安排自己的陪葬品,似乎确实早了点。

    但办法嘛,都是人想出来的。

    看来,得找机会离开几天了。

    要说这机会,马上就来了。

    大佬们讨论无果,决定还是把整个墓穴挖出来再进行一番完整的讨论以及验证。

    但现在就是有一个问题。

    尹老那个木盒子,也就是瞿秋离装竹笛的那个盒子,锁扣已经被腐蚀坏掉了,现在想打开它,遇到了难处。

    这些都是文物啊,还是超越舟朝工艺的锁扣,他们不敢轻易上手,所以得让人送回去,让更专业的人,带着更专业的工具进行开锁。

    以便完整的保存下这个木盒,以及木盒里的东西。

    瞿秋离想了想,毛遂自荐:“我去送吧,正好我回安市有点事情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