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笼子的犯人只能站着,被太阳暴晒,很多人生生站死,其中就包括秋如兰的年迈的祖父母。
秋如兰母亲貌美,在牢狱中受狱卒侮辱,触柱而死。
秋如兰父亲咒骂县令昏官酷吏,被活活打死。
一家只剩下秋如兰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自然守不住家产,还差点被黑心亲戚偷偷溺死在河中,幸得一对好心的老夫妇相救。
这对老夫妇靠捕鱼为生,膝下无子,从河里捡了秋如兰,见她生得可爱,心里喜欢,便留下来认做养女。
秋如兰长到十三岁,便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乖巧又孝顺,心灵手巧,上门求亲的人家络绎不绝。
养父母心想肥水不流外人田。
他们有个侄儿比秋如兰年长三岁,在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大铺子里做伙计。
侄儿相貌端正,人也勤快聪明,还会读书识字,没有不良嗜好,很得掌柜欣赏,前途光明。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孩子可以说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感情自然比旁人更加亲厚。
少年极为喜爱自己的小未婚妻,定亲之后待她更是十二分的用心。
教她读书识字,有什么好吃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她。
怕她闷久了,沐休日一定会带她四处玩耍,看城内城外的风景。
不难想象,若是成了亲,二人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幸福和美。
这大概是秋如兰人生中,记忆最深刻,最纯粹,最美好,也最幸福满足的一段回忆。
此后再也没有过。
少年死了。
第36章
店里的另一个伙计妒恨他被掌柜赏识,不满日积月累,在看到少年和未婚妻亲密谈笑的一幕后,恶意一瞬间达到顶峰,买了□□下在少年的茶水中。
之后又嫁祸给在场的秋如兰。
他黑口白牙,死咬着秋如兰,诬陷秋如兰勾引他,与他合谋害死少年。
审案子的官员以貌取人,认为貌美的女人必然不安于室,骨子里便是水性杨花之人。
虽证据不足,可有伙计口供在,又无其他目击者,便判了秋如兰有罪,打入贱籍。
养父母申冤无门,救女心切,听人讲可以到京中找大官告状,连夜摇船出发,结果遇上狂风暴雨,船翻人亡无人知。
秋如兰辗转入了教坊司,一直以为养父母还活着,自知此生大概无法脱身,便悄悄攒钱,想办法托人交给养父母。
那人按照秋如兰提供的信息,没找到她的养父母,昧下银钱,转头告诉秋如兰钱已经送到。
之后几年,此人假借秋如兰养父母名义,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问她要钱,一直到秋如兰凭剑舞和姿容成为教坊司最具名气的淸倌,遇到当朝宰相之子贺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