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1 / 2)

林清微叹了一句:“正是如此,但安哥儿,你的诗文却是比我强的,不要妄自菲薄!”

    “是啊,是啊!”李君山在一旁连连点头:“我看安哥儿的诗文就写得挺好啊,怎么还说是短板?”

    林明安无奈一笑,真正出色的诗才是天生的,不是靠努力就能弥补那种天赋和灵感的。他就是每天不停地读书写诗,也不可能成为李白啊!‘文章本无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呢,你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淬炼,做不到一百分,但总能达到八十分吧。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九十分的方向努力。如果你最后只拿到六七十分,那就是自己的责任了,别推卸到天赋的头上。

    林明安把自己意思说了出来,然而,他语气一转:“如果这是在诗会上,确实是不足之处。但是,在考场上却未必!或者说,这点缺憾的影响会放到最小!”

    “怎么说?”另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科举考试,考官出题一定是很严谨的,绝不会选择那些标新立异的内容。这样一来,考生们自由发挥的余地并不太大,对于那些灵感天赋型的士子来说,就发挥不出他们的优势了。”林明安说着,也为他们惋惜:“另外,考场做诗文,都是试帖诗,谁又能像平日里自己写诗一般酣畅淋漓,下笔若有神,针砭时事,直抒心胸的那种,真地写成那样,只怕考官也不敢取中。少不得写得中规中矩,讲究格式,语气庄重典雅。大家都写成那般,即使有人文采比别人高,也显示不出多少来了。””—高考数学遇上葛军出卷,除了那最优秀的不怎么受影响,中等、中上等的学生就一起被拉下来,和学渣作伴了。题目太难,他不会,可你也不会啊!说不定,他胡乱答题,居然能蒙对一些,分数不比你差。或者,你平日能考85分,他只考30分。现在他连估带猜,得了30分,你呢,考了60分,看看你俩谁更吃亏?

    “再说经义,那就要看自己的基础了。要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还有各种大儒的注释本。拿出一句话来,首先要知道出处,然后点题、破题,解释论证,写出合乎规范的文章来。有资格去考举人的都是秀才,这经义的底子都不差。阿爹,我们一起向宋大儒讨教,他学问深厚,尤其擅长治经义,经过他指点的学生,很多都考上了举人。一年多的时间,有这样的名师指点,咱们再反复淬炼,经义,应该比旁人强。”

    “但阿爹,你最有优势的,应该是策论!”林明安目光炯炯地看着林清道:“这一项,一定会远远超过您在姑苏秋闺时。这,应该感谢舅爷爷当年的决定”

    “为什么啊?”李君山有些纳闷地问,自己爷爷难道让人指点表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