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1 / 2)

因为找不到破绽,调查进度一度搁置,直到远东毛熊红旗落地,公安才有了意外收获。

    起因不过是某个被时代击倒的小人物,他很不幸落到了公安手里。

    为了从公安手里活命,情报掮客像挤牙膏一样,每次吐露一点情报,以争取多喘息两天。

    浅间弥祢的身世,就是在第七天的情报中浮出水面。

    情报掮客告诉刑讯人员,他曾经卖出过一份“人口名单”。

    之所以记住这份名单,是因为这笔生意是他出道以来第一次没收到尾款。

    ——拿到尾款前,他跑路了。

    “……至于为什么?呵,”情报掮客喘息着苦笑,“来交尾款的人是燕子。”

    本来那份名单并不重要,毕竟它只是一份死者名单。

    克格勃想利用名单上的这些人。也许是利用他们本人,也许是借用他们的身份。

    这份名单不是很重要,可谁拿走名单却很重要。

    为了掩盖这次行动,克格勃本来计划在交易后对情报掮客下杀手。

    可惜情报掮客跑得快,逃了。

    这才让公安有机会抓到人,顺藤摸瓜找到浅间弥祢的真实身份。

    那份名单上的人,公安警察挨个核实过,几乎都是帝国大学、东都大学、庆应大学毕业的精英,曾经也是大学间的风流人物,可惜脑后生反骨,竟敢公然背叛岛国和天皇。

    幸好他们本人和家小的下场都不好,留下的经历足以警示后人。

    安室透表情凝重。

    公安的同事意外根据两张照片确定了浅间弥祢的身份。

    第一张照片上,一群青年目光灼灼望向前方,眼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照片背后写着一行遒劲有力的汉字:1970年摄于东都大学。

    第二张照片上,年轻的新婚夫妇笑容羞涩。照片背后是同一个人的笔迹:1971年摄于长野。

    两张照片都出现了同一个青年,根据同事的备注,他在1972年死于混乱。而浅间弥祢,她与第二张照片上的女子几乎一模一样。

    安室透面无表情翻向下一部分,呼吸顿时停滞。

    什么?

    公安档案中竟然有埃斯维因成为“浅间弥祢”之前的抚养记录?!

    第60章

    安室透表情晦暗不明。

    公安内部档案里,埃斯维因的行踪截止于孤儿院。

    记录显示,她的母亲自杀后,父母双方亲戚皆拒绝收养还是婴儿的埃斯维因,儿童福利机构只能无奈将她送往儿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