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反问:“你为何不猜是写给儿子的信?”
二十六岁与他在一起的朱丽叶·德鲁埃微笑,依稀可见年轻时候身为女演员的魅力,“我可是给你写了三十九年的书信。”她很肯定地说道,“什么样的表情,写什么样的信,我比许多人都深有体会。”
维克多·雨果揉了揉肩膀,感慨道:“是写给一个读者的信。”
朱丽叶·德鲁埃好奇:“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维克多·雨果说道:“他告诉了我女儿的下落,也提醒了我离开比利时,我十分感谢他,虽然我有一点不自在,就好像有人用一双眼睛安静地看着我,但是我意外的没有排斥。”
朱丽叶·德鲁埃点了点头:“是应该感激他。”
她做主,在信封里放入了法郎,老妇人狡黠一笑。
“口说无凭,您得给点钱。”
这份“沉重”的信寄往了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而维克多·雨果带亲眷去了靠近法国海岸的泽西岛,在那边重振旧业,时刻不忘记为祖国发出声明,支援那些巴黎公社的逃亡者。
口哨声在窗户外出现,同样的时间点,同样的曲调,似乎在无声地呼唤着人来窗口眺望。彼时,麻生秋也正在细看报纸上的租房信息,打算与奥斯卡·王尔德租一套大点的公寓,最少两室一厅一书房。
他把自己沉浸在赚钱和省钱的工作之中,忘记外界的烦恼。
为了减少王尔德做噩梦的次数,他把脖子上的伤口用白色的纱布缠上了,这个时代尚未发明太宰治爱用的绷带。
麻生秋也把口哨声当作了背景音。
直到——
“先生!我上学了!我要告诉您——我重新上学了!”
“我就读都柏林的美以美学院!”
少年在外面不顾他人的诧异,沿着街道大声喊着,目光死死地盯着每一扇窗户,想要看到自己的恩人打开窗户。
可惜,居住在这里的人里,只有一个胖夫人打开窗户说道。
“孩子,请不要大呼小叫。”
“对不起!”
少年急忙道歉,脸皮薄,红着脸解释道:“我在向帮助过我的好人感谢,他不愿意见我,我必须说完这些在走,请给我一点时间。”
胖夫人理解地笑道:“好,给你一分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