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皎细细端量着手中的连弩,解释道:“江夏不安全,带着这个东西也可以防身,别的不说,至少心中觉得安全一些。”
端玉了然地点点头,道:“还是夫人明智。”
周皎莞尔不语。
既然祭拜过了诸葛亮的父母,周皎这个新妇也算是正是进了诸葛家的家门,加上如今又有诸葛瑾在家中照料诸葛玄,诸葛亮便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带着周皎一同外出游学,顺便去探望周皎的表兄蔡显。
虽然诸葛玄对于江夏的情况有所耳闻,不想让两人去冒险,但诸葛瑾也有意让诸葛亮出去走走,多历练一番,长长见识,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自幼聪慧过人,极有主见,自然是阅历丰富一些更能让他有所成长。
临行那天,诸葛玄拉着诸葛亮,显然很是不舍,接连叮嘱了他许多,周皎站在旁边听到他的殷殷关切之声,一时间也有些感动。
诸葛玄与诸葛亮说过话,又看向周皎,道:“矫矫,亮儿虽然沉稳,毕竟还是个毛头小子,你年纪尚小,但行事也有准头,我膝下无女,你嫁来我便将你当做女儿看待,在外叔父照顾不了你们,你们一定要相互扶持,照顾好彼此才是。”
周皎没想到诸葛玄会对自己说出这样一番话,一时间有些哽咽,她咽下那阵心酸的感觉,小声道:“我会记得叔父的叮嘱,好好照顾孔明的。”
诸葛均年纪尚小,周皎与诸葛亮出发的时间又早一些,因此诸葛均还没来得及起床送送二人。
诸葛瑾打趣道:“均儿起床若是发现二弟与弟妹不见了,必定会伤心得哭鼻子呢。”
周皎一时间有些心虚,她这次离去恐怕难以再回来,与诸葛均与诸葛玄详见灾难,而与诸葛瑾相见还不知是哪年哪日,到时恐怕又是尴尬。
诸葛亮似乎是猜出了周皎的心思,悄悄地握住她的手捏了捏,像是在安慰她。
送别之后,周皎坐上马车,最后隔着窗帘看了一眼这个她生活了不过短短两个月却前所未有的充满归属感的地方,不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如今已是夏季,太阳远比以前毒辣许多,一行人走得并不算快,好在一路还算通畅。
周皎掀开窗帘,对诸葛亮与苦安道:“已经走了一会儿了,现在太阳毒辣,我们找一处地方落脚,怎么样?”
苦安一向不在意这些,周皎说得她自然答应,至于诸葛亮,他看了看不远处的天色,也点头同意了。
周皎松了一口气,她刚刚打算起身下车,忽然听到马车里放着东西的箱子响了起来,不由有些警惕地摸了摸藏在袖子里的连弩。
这箱子里面其实没什么东西,只是周皎为了显示他们是出去远行的才特意带上,只是蔡夫人再怎么监视她,也不应该让手下的人这么愚蠢地躲进箱子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