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巴不得他们赶紧内乱呢,这样才有孙策插手的机会嘛,不过也不能让陆议等人白白挨骂,否则会寒了人心,孙策也必须要想办法震慑一下这群世家,不然他们还以为孙策怕了他们,不得上天啊。
孙策那边显然也很快收到了消息,一纸令下提拔了陆议做吴郡的郡丞,以示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和安慰。
尽管如此,吴四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争执不休。
周皎有些郁闷,与诸葛亮闲谈时聊起了这件事,道:“真不明白这些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再怎么逞凶,他们敢养兵吗?没兵还这么骂骂咧咧的,没事找事……”
诸葛亮倒是淡定从容,道:“乱世飘摇,权力更迭,吴四姓在吴郡猖狂已久,久了总会不识好歹,如今正是好好教育的时候。”
周皎眨眨眼,有些不解地问道:“现在?”
“以前他们仗得是百姓恐惧无粮可食,不得不依附于他们生存,可如今你的农具有所推进,土豆四处种植,饥荒已经没有过去那样严重,还有吴侯下令安置流民的条例,百姓还愿意与虎谋皮吗?”诸葛亮见她有所领悟,接着道:“将军府要迁往秣陵,只要找个由头将他们请去威胁一顿,收回他们手中的一部分土地,自然会安定一时。
等到再过几年,江东没有他们可以立足之地,他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败犬,还能嚣张吗?”
“原来如此……”周皎若有所思,突然想到什么,嫌弃道:“噫,你们心真黑……”
好心为她答疑解惑却被贴上“心黑”标签的诸葛亮抽抽嘴角,笑眯眯地反击道:“阿皎行商不也如此吗?”
周皎:“……”无力反驳。
总的来说,搬迁工作还是非常顺利的,孙家、周家都平安无事地搬到了秣陵。
深秋时节,机巧院也正式建立,周皎与已经搬来的黄月英将众位工匠安排好,按照先前孙策批准的章程运来原料,正式成为了孙策的官署之一。
黄月英也说服了司马徽与庞德公等人,奈何周皎先前所办的学堂位于丹阳,如今迁到了建业,原本的学堂只能作为分校存在,重新在秣陵建个新的,因此这两位名士也只能暂时歇息。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这两位名士都上了年纪,来了新的环境总要适应一段时间,诸葛亮倒是一如往常,常去司马徽住处拜访,周皎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也会去拜访,倒是由此认识了不少与她年龄相当的年轻人,其中她比较了解的就是徐庶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当事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