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皎还未曾去过益州,对于诸葛亮这次外任自然是无比期待,更重要的是这次除了他们夫妻二人,她不用带任何人。
女儿诸葛晏不必说,现在“重出江湖”和女婿孙登一起搞建设,业余时间还要养娃,自然是不能跟上,而儿子诸葛昱接过了周家的产业,忙起来比诸葛晏好不到哪儿去,同样没有闲暇陪父母出门,只能留在建业。
这次外任姑且算是他们夫妻二人的旅行。
其实诸葛亮担任益州牧也不是去玩的,毕竟益州是北上的渠道之一,还有先前归降的马超驻守,为的就是方便将来一统天下,前些年步骘也一直在图谋北进。
周皎本就是闲人,加上步骘也是熟人,她从旁打个辅助就好,直到某一日,诸葛亮带回一众俘获的小吏,其中有一个叫做姜维。
周皎见诸葛亮言语之间对于姜维颇为欣赏,犹豫了一下,道:“要不你收他为徒算了?”
周皎倒是知道历史上诸葛亮和姜维颇有渊源,却没想到目前这么个与历史完全不同的局面,这两个人还能聚首,说来也算是另一种缘分,既然如此,诸葛亮要是有这个心,收姜维为徒也不是不可以。
诸葛亮考量再三,最终还是同意。
姜维本人素养不差,而且倘若能培养好,对于北进是有很大的益处的,走春试的路子对于姜维不大合适,因此诸葛亮也只能选择让他从最底层开始逐渐历练,慢慢地提拔。
周皎对于这件事乐见其成,毕竟姜维的才华摆在那里,而吴国的国力是经得住征战的,说不准姜维能在这里大放异彩,与此同时,还不忘写信给魏国毗邻的郡守,将姜维的母亲请到了吴国。
熙和十七年,诸葛亮正式卸任,诸葛昱来信说是两人已经有了孙子,随时可以通过周家的船回建业休养生息,信中还顺便提及了他的儿子诸葛弘如今已经学会叫阿翁与阿婆了。
虽然周皎还是不大想晋升为奶奶辈人物,但有孙子了还是值得高兴的,不过短时间内周皎与诸葛亮并不打算回建业去。
如诸葛昱所说,天地之广阔还需要亲自去看,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周皎当然是不能放过的。
“伯约,在益州要辛苦你了,以后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就与阿骘说,也可以写信给我们。”
姜维看着面前的师父师母,微微颔首,道:“维定不辜负师父师母所托。”
离开益州之后,夫妻二人最先去的就是荆州,之后倒是也回建业看望了儿子女儿,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游历在外,直到熙和二十年才安定下来,定居于洞庭湖畔。
傍晚时,橘色的光晕铺满平静的水面,偶尔有一道波澜划过,诸葛亮手持竹竿撑着船,周皎坐在船头,手里摘着莲蓬,道:“这些拿回去做成藕粉算了,最近天气炎热,藕粉还能清热下火呢。”
诸葛亮莞尔道:“先前贪凉还喝了一剂药,阿皎现在还敢吃这些性寒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