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先生,您要是不买画的话请让一让,”一个不客气的声音忽然从旁边传来,“我们在排队呢。”
评论家这才后知后觉地转过身——
画展上有数百幅作品,如有购买意向,需要先登记领牌,涉及竞拍的统一在午后开拍。
有人笑了一声:“谁管它是不是构图严谨、比例正确?好看就行了。”
“就是,”旁边的年轻人应和道,“相机都发明出来几十年了,这么想要逼真的画面就去拍照,看什么画呢?”
评论家顿时涨红了脸,誓要捍卫自己鉴赏高雅艺术的尊严:“这哪里是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需要在工作室里精心准备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是这些赶工的作品——老天,他们画这么粗糙的一幅画应该用不了几个小时吧?”
不过,那些画想必也不是这些人买得起的。他倨傲地想。
“真好笑,”有人笑出声了,“先生,时代变啦!那些新古典主义的学院派作品都是关在小黑屋里画出来的,沉闷得像一锅焖烂的李子。”
“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就是更喜欢这种画,与之前十几世纪的画都不一样,感觉很时尚。”
一位身段窈窕的女士微笑着看向面前的画,“确实笔触比较粗糙,但它反而带来了一种不真切的、朦胧的美。”
她拉了拉丈夫的手:“亲爱的,我们买几幅回去挂在卧室和书房吧!”
这种画作对他们来说再适宜不过,既漂亮时尚,又不算太贵。
就像是把春天带回家,感觉屋子里都明亮起来了。
“这位先生,”评论家耳边传来一个忍俊不禁的声音。
“当您发现所有人里面只有自己对一件新事物持否定态度时,或许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老了。”
……
“玻璃画廊这个创意简直绝妙——您是怎么想到用这种形式展出画作的?”莫奈好奇地问道。
“先生,这毕竟是你们几位的画展,”乔伊笑起来,“自然要根据画作的特点来设计展出形式。”
“当人们走在画展之中时,接收视觉信息的方式是流动——静止——流动,展出的方式就要让他们每一次驻足时有足够舒适的空间欣赏画作,走动时的整体气氛又要轻松惬意,使他们愿意长时间逗留。”
“今天展出的大多是户外写生作品,尤其关注描绘动态的光影瞬间——您对此肯定比我更清楚。”
印象派的画色泽柔和,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与满城玫瑰花香的圣乔治节搭配再合适不过,选择这一天开幕本身就经过了仔细考虑。
“比起室内画展,印象派画作更适合在充足明亮的光线下欣赏,玻璃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