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2 / 2)

    宝钗如是猜测。

    贾宝玉不置可否。

    忽然贾宝玉反过来问宝钗:“宝姐姐觉得,像二皇子这般,身为皇子,组建力量,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施展治国韬略,好是不好?”

    宝钗显然有些愣住,不明白贾宝玉为何这般问她,不过还是道:“听闻二皇子乃是当今皇后之子,肩负天命国运,又勤勉克己,兼修治国安邦之策,这是大学士们乃至朝廷对皇子的期望,而二皇子遵照而行,有何不好之处?”

    听宝钗的口吻,至尊至贵之人,关心国家大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看来,宝钗的身上,确实有“肯教夫婿觅封侯”的志向与见地,在她庄静娴雅的外表之下,并不只有清高自诩,还有务实与上进。

    贾宝玉相信,方才的话他要是去问黛玉,黛玉必然会觑她一眼,然后淡淡的甩下一句:“他好不好,与我何干?”

    从这一点上来说,贾宝玉的心思倒是与宝钗更像一些。

    不对,他哪有什么清高的外表,他从里到外表现出来的都是务实的市侩与对权势的热衷追求……

    所以,哪怕贾宝玉已经猜到二皇子不得圣心,但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跟在二皇子身边。因为,二皇子目前是他最好的选择。

    至于圣心,圣心是可以改变的。历来,很多一开始不得先帝信任的皇子,最后还不是一样能稳稳的坐上皇位?

    当然风险是有的,不过还是那句话,他没有别的选择,贾家也没有别的选择。

    而且,皇帝年纪还不算太老,时间还很充裕。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乘着给二皇子伴读的机会,将大玄帝国的权力中枢摸清、摸透,将来才能应变。

    宝钗在回答贾宝玉的问题之后就一直关注着贾宝玉的神情,等着他的评判或者说出别的高论。

    可是贾宝玉竟当着她的面陷入思索之中,一张白嫩尚且都不能算是俊朗的脸上,竟是浓郁的深沉。

    她再如何博学与豁达,都难逃她仍是一个闺中女孩的前提。她的大多数认知都是从书中、从母亲的教导中而来。

    她也并未见过太多男子,像这样近距离打量一个同龄男孩更是从来没有的事。

    但她知道,这样的神情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身上的,它应该出现在一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或是勤政为民的父母官,甚至是为国为民的大贤身上。

    思及他们刚才谈论的话题,宝钗不难猜测,贾宝玉思考的便是外界的国朝大事。

    再思及大半年来对贾宝玉的认识,以及贾宝玉在太上皇寿宴上的惊艳表现,宝钗心下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