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2 / 2)

    “原来是这样么?”齐王苦笑一声,“失而复得,大有深意。只是如此一来,寡人也终于明白,之后这大河以南,齐、楚、魏三地,怕是会很热闹。”

    只是,齐王并不在意,双手负后,转过了头,看向了远方。

    “这就是林鹿侯即将回转关中前,给中原豪杰留下的一子么?”

    赵爽看向了深邃的夜空,悠然一叹。

    “当年在龙门渡,林鹿侯就已经死了。”

    “身尊彻侯,临镇西陲。养兵十万,以慑蛮夷。看来不管在何时,你都有着存身之道。昔年大梁城外,信陵所言,果非虚言。”

    便在这一声叹音之中,高阁之下,灯火飞驰。

    “王上,秦国的大军向我齐国来了。”

    这匆匆的军报声中,齐王转过了身,那个黑暗中的人影已然不见。

    齐国的大臣们,纷纷走上了高阁,跪倒在了地上。

    亡国之危,近在眼前。可齐王出奇的,心中很是平静。

    看着遥远的星空,心中空明。齐王见证了这个时代的辉煌与无数豪杰的起起落落。可终究,这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

    在那个雄踞关中的男子的剑锋下,旧时代的一切都被扫荡,而新时代就将来临。

    第六百二十七章 四海一

    六王毕,四海一。

    随着齐王举国而降,正式宣告了影响了这个天下数百年的战国时代终结。

    秦国,自王国而至帝国,开始统治天下,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

    只是,对于这个全新的时代,初生的帝国是迷茫的。

    继往开来。

    帝国需要对一统天下时期有功劳的文臣武将一一封赏,用以安定人心,也是对于过去做一个总结。

    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武信侯冯毋择、建成侯赵亥……

    这一个个名字,都是在帝国统一天下中立有大功的名字。不过秦国对于彻侯的赐予,很是谨慎,大部分的人即使立有大功,也只能到关内侯这一爵。

    这一爵位代表着无限的尊荣,位同诸侯,但却没有封地。不过秦国是爵本位,有着相应的爵位,便有着相应的待遇。

    秦国不光是对于秦国的功臣进行封赏,对于六国的显贵也进行了封赏,比如赵国的武安侯赵兴,在秦灭赵之后,便将之迁到了咸阳,仍尊为武安侯。

    一众封侯的人中,又以王翦最为尊崇,他的封号是武成二字,乃是极其高的评价。

    如今帝国内部,王、蒙、冯、李等军功家族实力强劲。

    可秦国已经一统天下,对山东六国用兵的频率几乎降为了零,自然不用再豢养向以前一样庞大的军队了。

    帝国接下来真正要关心的是如何统治天下?

    第一步,便是对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定位。

    帝国的统治者该如何称呼?

    秦国参考了齐国的稷下学宫,建立了博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