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一拆开,她就叹气,“本就不该收!”
然后林砚就拍手:“拒鱼――拒鱼――”
林妈没懂:“什么鱼?想吃鱼吗?好!明儿给做鱼吃。”
林砚着急的摇头,“不吃……是拒鱼……”
没懂!
但四爷和桐桐懂了,两人还没说话呢,林墨就补充,“公仪休……拒鱼……”
老林反应过来了,他一瞬间眼角就爬上了笑意,“我们都知道公仪休拒鱼了?!”
公仪休拒鱼是个史记上记载的故事,这个公仪休在鲁国做过宰相,他爱吃鱼,人家就送他鱼。他给拒绝了,原因是,要是我因为收了鱼而丢了宰相的位子,就再没有俸禄去买我爱吃的鱼了。
当官的,收了人家的东西而砸了饭碗,是很不应该且很愚蠢的行为。
他爸前几天刚给说到了公仪休拒鱼,然后给记住了。还知道妈妈确实不该收人家的东西。
林雨桐就特别严肃,她拿了个小本本,“妈妈把收了人家的东西都记在本本上,回头买些小礼物还回去,肯定不拿人家的东西。”
林妈就说,“我们家俩孩子要是当官,一定是清官。”
那也太武断。但打小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是非观就会受影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四爷就拎俩孩子回房,“走喽,今天的故事时间到了,咱们讲到哪儿了?”
“名臣治家!”
对!名臣治家。
藤藤坐在沙发上,还专门去用手机搜,看这个名臣治家说的是啥。这么一看,回去就跟王若说,“还别说,会读史书的人是能把人读通透了。”王若也是学历史出身的,他知道名臣治家讲的是什么。然后不免唏嘘,人家那说的道理,跟儿女多的人家的情况类似。只要父母手里还有积蓄,到这个孩子家住住,到那个孩子家住住,但平时最好别在一块。到老了不能动了,谁伺候终老,最后的积蓄就给谁。
人家名臣就是那么干的!两儿子一碗水端平,没有偏颇。可惜,书是好书,例子是好例子。可如今,细致的去读这些书,从中汲取智慧的人越来越少了。真去对比,好似,这世间上演的悲欢离合,说来说去,不外乎那些。前人总结了,后来却未必看,看却未必能领会,这就是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