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断了的芦笋,虽然卖不上价钱,但是于味道无损,你们大可以做成菜肴,好好品尝。”

    “白芦笋能做的好吃的可多啦,最简单的白煮一下,浇上酱汁就是美味。如果有火腿,片一小片下来,搭配新鲜的白芦笋吃,那味道,啧啧啧……”

    村民们听见罗兰说着,全都笑了起来,说:“欧仁妮小姐,天下怎么会有您这么会安慰人的小姐。”

    罗兰自己也笑了。

    她既是在安慰人,也是鼓励村民们自己尝一尝种出来的成果。

    当他们自己体会过这种珍馐有多么美味,就一定能更加动力满满地精心培植——单纯为了利益,培植白芦笋只是一种商业行为。

    但如果有热爱,精心培植出来的芦笋想必也会拥有不同的滋味。

    “老伙计们,听我说,为了提高效率,咱们宁可现在交点学费,练习一下第二种方法。”

    罗兰穿着农民的服装,说话也说得像一个地道的农民。

    “这芦笋的采收,从四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六月,天天都得这么一大早起来。要是每天都要花上三四个小时,那么白天的活儿谁还干得动?”

    “再说了,五六月里,咱们可以干的农活还有那么多,葡萄园的活计也不少。为了每天能多睡俩小时,咱们也得多练习练习,大伙儿说是不是?”

    村民们纷纷笑了起来,连连说欧仁妮小姐为了劝他们多尝尝美味煞费苦心。

    正如罗兰所料,村民们在刚开始采收的两三天里,挖坏了不少成熟的白芦笋,但是随着技术熟练,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他们把挖出的白芦笋挑出一部分品相好的,用绵纸包起来,送到隔壁镇上,立即销售一空。

    不到一周,村民们就发现,他们不再需要把芦笋送去镇上的市集了,只要在村口摆个摊,自然会有人找过来购买。

    甚至有些买家还不满足,想要预订村里接下来几天的出产。

    谁知利纳村的村民们很有骨气地拒绝了:

    “对不起,村里接下来几天的出产,我们有特殊的用途。”

    罗兰接连两天早起,凌晨爬窗出校园,把采收芦笋的技巧都教给了利纳村的村民。

    之后她终于可以睡两天好觉了。

    连带路易丝也不需要总替她提心吊胆了。

    谁知,一周之后,寄宿女校收到了一份来自利纳村的礼物。

    藤编的篮子用深蓝色的棉布严严实实地遮着,里面盛着满满一篮,胖乎乎、白生生的鲜嫩白芦笋。

    “这些是特别感谢学校对利纳村的帮助。”

    把白芦笋送来的女工们诚恳地说。

    的确,寄宿女校的存在,帮助利纳村度过了最苦难的时光,在女人们最无望的时候,给了她们一个可以谋生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