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也不会劝人放弃复仇。”

    “‘放弃’本身也绝不是完美的。”

    “‘放弃’并不意味着消弭仇恨,只是强迫一方接受、淡化、遗忘……是单方面的伤害。”

    罗兰一面说,一面心里惴惴的。

    “你别害怕——这什么‘完美复仇’并不是我在琢磨的事,这是我家大人成天在思考的。自从我进入这个位面就是这样。”

    “我并不期望什么‘完美’,我就希望制作方赶紧帮我将这种‘仇恨情绪’释放掉。仅此而已。”

    听见海蒂这么说,罗兰顿时觉得抽到个“边缘角色”也是件幸事,至少不会像复仇者那样承受如此漫长的痛苦与心理压力。

    “海蒂,你……”

    “哦,欧仁妮,我不能再说了。再说下去我也要被扣奖金了。”

    海蒂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表示她不能再剧透了。

    罗兰:原来会被扣奖金的,不止是她家的“经纪猫”。

    “不说这些了,说说你的歌剧团吧。”

    海蒂终于找到了一个两人都很喜欢的话题。

    “现在上座率上来了吗?”

    “好多了!”罗兰想起这一个多月的经历,也有些哭笑不得。

    “我现在才知道,‘控评’这种事,这个位面里也有。”

    自从她买下了皇家歌剧团,剧团的情况在一天天地转好,演出的口碑也不错。

    但报上就是没有正面评价的评论员文章,甚至没有多少文章是关于皇家歌剧团的。

    罗兰请阿尔贝的朋友,供职于报馆的德尚先生查了一次,果然发现了“控评”的情况。乐评人写好的稿件,但凡是赞扬歌剧团的,都被打入编辑的冷宫。

    报上还登过一两次剧团的负面~评价,大多有失公允。但是这些报道都是小角色撰写的,掀不起什么水花。

    真正有见地的评论员,又都爱惜羽毛,不屑于写这些一味贬低的不实之辞,因此最近的报刊,竟似乎很默契地一起忽略了歌剧团。

    但是剧团的口碑在慢慢恢复,上座率在一点一点地提高。

    “对了,明天我们会上演一出排演的新戏——《魔笛》。你来吗?”

    罗兰问海蒂。

    岂料海蒂对歌剧十分了解,吃惊地问:“《魔笛》?为什么要在巴黎上演一出用德语唱的歌剧?”

    “用德语也没什么关系吧?”罗兰反问,“相反我的歌剧团里没有多少人说流利法语,意大利语是日常工作语言……”

    海蒂:“说重点!”

    “明天奥地利的王子到访,晚上会来歌剧院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