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只是平静的看了贾政一眼,却让他如堕冰窖。
内心的想法就像是被看穿了一样。
贾政是读书人,深信封建礼教,他不敢同亲娘顶嘴,只得燥红着脸站到一边,大发了他,史太君才对王家太太说:我听说凤姐儿得了宜妃娘娘的青眼,同八福晋关系也很不错,她是琏儿的夫人,在老大那边也是说得上话的,比我这老婆子有用多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王家太太是聪明人,也不会为这点事和贾家直接撕破脸,加上史太君这话的确有道理,凤姐儿是正儿八经的王家姑娘,总不会坐视不理。想明白这些,她就笑着告辞了。
尤氏是族中晚辈,敢同史太君横?王家太太一走她也跟着离开了,只留下贾政一个人涨红着脸站在房里。
☆、第132章
九阿哥也是人精,知道独吞那些银票要出事,就交了一半给皇帝,余下的部分说是要拿去做点好事。康熙只知道这儿子财迷,要坑别人是手到擒来,没听说还会行善,就问他到底要做什么,胤禟将自己的想法稍微一说,康熙笑骂:你小子,不是自己的不心疼!
这可是大大的好事,银票儿子来出,皇阿玛您给我安排几个御用工匠,只需要做那么一丁点手脚,这些上京赶考的学子都得歌功颂德,就算落榜回乡里也有个念想。
胤禟的意思康熙立刻就明白了,事情本身的确有益于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通过这样的行为朝廷也能赚足名声,唯一的问题是让老三知道指不定要吐血。
九阿哥什么效率!他说是找康熙借几个人,其实只是要得到批准,上面一点头,运作起来就快了,胤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准备,并且在科举考试结束,学子们从贡院出来的时候,将东西推了出来。
每一个出来的人都能在门口领到两个包裹,其中一个装着长衫和布鞋,另一个则是文房四宝一套,衣服和鞋以大方结实为主,并不是多好的东西,文房四宝就很不错了,即便家境上好的拆开来看都觉得惊讶,更别说砚台底部还有康熙御制的字样。
这些读书人里面,绝大多数考了都不止一次,以前都没有过这样的安排,怎么突然发起东西了?就有人去问了发东西的衙役:这是
是九阿哥关心你们,向万岁爷提议,说诸位学子不远千里上京赶考,考上了倒是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考不上难免会伤怀,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却代表了朝廷的一片心意,希望落榜的考生不要气累,继续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