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1 / 2)

回到家中,阖家看那一大一小的包袱,都倒抽一口凉气,尤其狗儿,捧着薄薄几册子启蒙的书,嘴唇都抖了。

    杜家没给银两。大包袱里是几大块细布、一食盒吃食,以及一匣子笔墨纸砚及蒙书。那小包袱里却是好锦缎的尺头。

    王狗儿祖上做过官,他小时候过过几天少爷的好日子,亦识一箩筐的大字。可后来家境越来越落魄,那些书本价高,是最先卖掉的,到如今他想教儿子几个字都买不起本书,没有书他也不敢认真教,因许多字他自己写的都缺胳膊少腿的,谁曾想这远到天边的‘亲戚’如此看重呢!别看只是几本蒙书,只要板儿学会这书里的所有字,那他日后必定顺畅许多,不用看着天时旱涝吃饭,谋个活计掌柜的活计不在话下。

    刘姥姥和她女儿感恩戴德的直念阿弥陀佛,刘氏从盒子最低下拎起那条好肉,掂一掂,笑道:“一刀肉。我的娘啊,一篮子干枣给压的回礼这样重,早知再拎上那两只老母鸡了!”这一刀肉就是六斤六两。刘姥姥拍她闺女一下,指着四样吃食:肉,鱼、糖、茶叶,老寡妇眼眶都红了:“四色礼,人家真拿咱们家当亲戚走动的。”

    狗儿小心翼翼的将书本放回那匣子中,神采奕奕:“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正如你老说的,人家确实当亲戚招待的,这才准备了这些东西,没像那种打发人似的舍几两银子——但人家连这虑着了,怕咱们紧巴缺钱使,不好开口。”

    他指着那上好的绸缎,告诉刘姥姥:“这个其实是叫咱们换钱的。这样颜色花样,这一块尺头足够大人做一身衣裳了,直接拿到绸缎行或成衣铺里,人家直接给换钱的。我小时候见我奶奶就是这样给老家的亲戚回礼,这是既保了你的面子又给实惠的做法。”

    李氏又合掌念佛,“我才想说呢,那一大包东西都是可着咱家得用给的,但怎么还送了这庄户人一辈子用不上的绫罗绸缎呢。”说着李氏都不敢再摸那花纹,紧着包起来,免得刮坏了。

    至此后,王狗儿卖力做事,闲暇时就同板儿一起读学那蒙书,不会不懂的就厚着脸皮去问去学,倒比他小儿时学字认真努力的一百倍。有他影响,便是大女儿青儿也渐渐略识了些字。此为后事,暂不必多说。

    只说这回之后刘姥姥宽了心,感杜家情谊,倒时常走动起来。每每不过拿家里有的做礼,并不刻意另置办贵的,杜家回礼亦是如此,不必像头一次那般郑重,有时是刘姥姥当日吃的好的一盘糕点,有时是庄上新下的果子,这样一来更添些亲密,倒真如亲戚那般了。

    ————

    却说杜云安才结了刘姥姥这善缘,从这积年的老人家这里很学到些朴实道理,迎春黛玉两个是真真儿长了寻常百姓的见识,三个姑娘各有各的收获。正自在和乐时,杜云安忽的恶客登门。

    这一日已是冬尽春回,庄上的迎春花开的极绚丽灿烂。也不知是原有的还是杜仲收拾山庄时叫人种的,迎春花丛居然单占了一个小山包,就在别院旁,离得极近,姑娘们从自己屋子里往那边看,丛花勃勃生机映着春日阳光,美的能刻印进人心里。

    云安放下毛笔,端详自己做的诗,摇头道:“还是匠气,生搬堆砌!”

    说着就看黛玉,无奈道:“平平都是拜你为师学作诗,香菱多有灵气呀!我还比她多学了这些年字、多读那么些书,偏偏她作的哪怕不通读着也觉的好,我作的却跟跟嚼过的甘蔗似的,废渣子连鸡肋都不如……”

    黛玉一面点头一面笑:“这话很是。香菱自从她父母传来下落,心胸越发开阔了,这诗作的也越有灵气了。她偶得的那几句好句连我也作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