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理还是越辩越明的,像在北方兴建水师这种事,一来利国利民,二来南方有了三支水师,一朝国都在北方,但一支水师都没有,也是不像,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可供辩论的余地也不多。
无非是兴建水师需要大量财力打造海船等等,劳民伤财。
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在查抄甄家和王子腾家,又清了积欠之后,这个问题就缓解了。再后来朝廷在海贸上开始盈利,财政上越发宽松,就算再支撑一支水师的开销,国库的盈余也比之清积欠之前状况要好。
当然,林如海没有直接出来说明这个问题。作为司徒卓的岳父,林如海就算直承户部财物状况,也会被人解读成给女婿撑腰。所以还是等太宗皇帝问起林如海,林如海在走出班列陈述了户部财物状况,然后说了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说若是将北方水师的开支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朝廷是可以支撑的。
然后礼部左侍郎就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之前臣提出修缮皇宫的事,尚且有大人以开支过大驳回,现在户部尚书既言户部上有结余,这皇宫也该修缮了。”
礼部左侍郎名曰侯孝廉,乃是修国公侯晓明之孙。这位侯孝廉也算是八公后背中难得的能人了,虽然品阶在京营节度使贾敬之后,但是人家袭的爵位是最高的,现在依旧是一等子爵。
现在礼部尚书周修鹤年事已高,告老就是这几年的事。侯孝廉原本是最有希望接掌礼部的人,谁知半路杀出个右侍郎张彦。
张彦三年前出了一趟远差,南下参加朝廷打造的第一艘海船试航,途中遇到海匪,张彦跟随海船冒过险,立过功。
礼部平时有什么立功机会?平平顺顺将事情办好了,是你应该的,若是出了差池,则不但会被言官攻击,还会受责罚。张彦立功那真是多少年难得的运气了,就凭这实实在在的功绩,以后礼部尚书的位置,还有得争。
所以,自从张彦立功顺利回朝之后,侯孝廉在礼部的日常事务上十分积极。至于周尚书,人家要告老的人,撂倒了小钟妃和九皇子,替外孙报仇之后,见侯孝廉愿意冲在前头,而且各项事务处理得不错,就又开始了之前的德高望重治理法。侯孝廉事情办好了,是周尚书领导有方,何乐而不为呢?
这几年侯孝廉的工作分外积极,但是礼部么,日常那些工作也显示不出什么工作成绩,所以侯孝廉便在修缮皇宫和皇陵上下功夫。
当然,侯孝廉如此提法也算在其位谋其政,皇宫确然许多年没有大修过了,以前是财政吃紧,做的都是小修补和翻新;后来财政上有了节余,又朝中大事不断,没顾上这个。
现在忤逆的皇子伏法了,太宗皇帝大安了,户部有银子,总该好好翻新皇宫了吧?而且现在朝上讨论兴建水师的事,侯孝廉就没提修陵寝的事了,省得被人说佞臣。总之,侯孝廉确实很觊觎礼部尚书的位置,但是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人家还是清楚的,外人听不出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