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1 / 2)

独占韶华 久岚 2005 字 7个月前

饶了个弯子,他难道不嫌麻烦吗?兵者诡道,着实是给了他一记教训,眼看新郑城内的士兵好像鬼附身一般的勇猛起来,杨昊在军帐中如同困shòu,见到宁封,恨不得要掐住他的脖子。

    你不是说他会在附近吗?杨昊喝道,怎么会去打鹤璧?

    皇上。宁封冷静道,皇上稍安勿躁,失去鹤璧对我们无关紧要,皇上千万莫要受其影响,我们粮糙充足,根本就不需要从鹤璧提供啊,皇上

    可杨昊难以安静,新郑打不下来,他以为在这里守株待兔定然会遇到贺玄,但是贺玄竟然只派了一支骑兵过来,而那骑兵只是戏弄下他们,打几下就走。

    没错,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戏弄,贺玄是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是早就觉得他打不下新郑吧,才会毫不在意的去攻打鹤璧!他好像脸颊上被扇了一巴掌似的火辣辣的,越想越是恼怒,厉声喝道:朕决不能让他占着鹤璧,朕要让他好看!

    这是要放弃新郑攻打鹤璧了吗?宁封连忙阻止:皇上,您千万不要冲动,他去鹤璧乃激将法,便是为让您掉头啊,您怎么能中计呢?我们而今占了先机,只要再加把劲就能把新郑攻下来,他去鹤璧,我们就去攻打长安。

    贺玄要玩计谋,他也陪他玩,只可惜他不是君王,还得要劝服杨昊。

    皇上,为今之计,决不能追着他跑,这样我们会处于被动,还请皇上三思,皇上

    你先退下!杨昊捏一捏眉心,他现在实在是头疼的很。

    宁封叹口气,退了下去。

    这一天,还是没有攻下新郑。

    是夜,雪渐渐停了,各处都点燃了火堆,战士们也有些疲累了,他们虽然围困新郑始终都占据了优势,但久攻不下是会减弱士气的,偏偏鹤璧又被贺玄占领,这样他们是连一点退路都没有了,军中今日甚至还有人传出消息,说樊遂带领军队北上,都要打到北平了。

    那么,他们还在这里做什么呢?

    简直就是在做无用功,等到贺玄在鹤璧稍作歇息,便是会反扑而来的,兴许还会与樊遂的大军汇合,他们忧心忡忡起来。

    就在这军心动摇之际,凌晨子时,贺玄麾下在几十里之外的十万兵马,好像cháo水一般突然从四面八方冲向了周国的军营。

    他去鹤璧只带着五万兵马,除了暗藏的一支,其余的都在新郑附近,只是原先一动不动,只有吴将军带领的骑兵曾经去招摇了一下,但这回是动真格,就在鹤璧被占领的消息传过来时,埋伏的将士们就知道,对战的时刻到来了,虽然贺玄不曾领兵,但他们心里清楚,他们是先锋,必定要趁这一战大量削弱周国的兵马,这是他们肩负的任务!

    冲杀声响彻夜空。

    血流遍野。

    然而十万兵马对敌五十万兵马到底是处于弱势,在突袭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大齐军队便是往南方撤退。

    杨昊杀红了眼睛,领兵追击。

    宁封瞧着乌沉沉的夜,知晓自己是拦不住了,贺玄几次三番的挑逗杨昊,已经让杨昊彻底失去了耐心,又仗着人多势众,急着便要将贺玄的兵马重创,可问题是,他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贺玄的人。

    但这一追,只怕是要对上了。

    前方在鹤璧与新郑之间,夹河带山,贺玄必定是磨刀霍霍,守株待兔,杨昊这是去送死!宁封站在路口,想到这些年匡扶赵坚,好不容易立下大燕,却被贺玄一手摧毁,又要置他于死地,而今他在周国,偏杨昊在紧要关头又上了贺玄的当。

    他这一生,好像是被贺玄死死克制住了。

    难道到头来,当真是要死在他的刀下吗?

    不!

    他还没有活够呢!

    宁封看着远处,那里是长安了罢?他嘴角挑了挑,贺玄难道就没有弱点了吗,他也许也该让他尝尝失败的滋味。

    第162章 162

    这一日,杜若终于收到捷报, 贺玄在祁山脚下大败周军, 乘胜追击, 最终将杨昊斩杀在清河口。

    这个消息振奋人心, 好似将天上掩盖的乌云全都chuī散了, 她吩咐玉竹赶紧去告诉杜家, 这样一来,祖母母亲也会松一口气。

    就是不知道贺玄能不能在她生产前赶到长安?杜若心想, 就算杨昊死了,恐怕周国还剩下不少残兵, 兴许是来不及的, 不过只要他平安就好。现在她得把父亲的事qíng解决了,贺玄回来知晓,定然会夸奖她, 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果然元贞那里已经有一些端倪,这日过来同杜若禀告。

    听他提起杨家,杜若有些吃惊:是吉安伯府杨家吗?他们怎么会跟曹家有关系?杨家的名声不好,上回与二房的事qíng牵扯出来,她就已经知道了。

    杨家一直不得重用,不若卫国公府。

    那是嫉妒我爹爹不成?杜若拧眉,就因为如此,要挑唆曹家陷害父亲吗?这好像有些说不过去,对他们家有何好处呢?

    也许是另有私怨。

    私怨的话,就是那回杜莺将杨家母子赶出家门了,原本他们是要跟杜家联姻,难不成还为此记恨上了?那这家人还真是有些可怕,杜若道:你再暗地里搜集些证据,等到合适的时机便将杨宗毅抓起来,他毕竟是伯爷,将来处置时总得要旁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