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1 / 2)

他们虽然不愿意流民进城,却在县令的劝说下,愿意每日节省半碗粥饭,救济流民。

    八月,水渠开挖成功,缓解了部分处于低洼地段土地的旱情。

    九月,邻居大兴县出现新一波的灾荒。

    宛平靠着朝廷发放的少量救灾粮食,加上本县的存粮,基本能够自己自足。

    虽然只能吃个半饱,宛平的百姓对贾政,却心怀感激。

    因为宛平县除了八个流民,再有死了八个年过花甲的老农,没有饿死一人。

    不仅如此,还安置了江南的灾民一千二百人。

    当然,这些灾民也没有白白安置。

    他们成为宛平修建水渠的生气军。

    这些流民,被贾政安置在一座小山之上。

    县衙帮着他们修建了简陋的土木结构的草房。

    住的不舒服,却不至于露宿街头。

    这一年年底。

    贾政交给朝廷一份红彤彤的成绩。

    结果就是,贾政因为抗灾成效卓著,又有开挖水渠,安置灾民的政绩。

    他连升两级,成为正六品的宛平知县。

    这是贾政做官的第二年。

    贾政一跃而超过同届的三鼎甲,成为第一位六品官儿。

    当初的状元公,如今还只是正七品的翰林编撰。

    当然,他同时是皇帝的侍读承旨。

    宰辅的根苗。

    将来肯定比贾政爬的高。

    但是眼下,他输了。

    嘉和帝当殿嘉奖贾政,称赞他:能力超群,实心为民。

    贾政很得意!

    他想摆酒庆贺,却被他爹劈头盖脸责骂一顿。

    然后命他带着重礼去恩师礼部尚书家里装孙子。

    表示他只不过勤勤恳恳当差,从没想过陛下当众嘉奖,心里诚惶诚恐。

    毕竟今年挨板子的官员太多了。

    等到明年春季,不知道多少人要乌沙落地。

    学生做官做得好,当然要感谢恩师。

    礼部尚书自然受用,反头安慰贾政:“别怕人嫉妒,人不遭妒是庸才。

    你在宛平的政绩摆着,千万年也不会磨灭,谁也嫉妒不起。”

    话是这么说。

    但是,上面没人撑着,明年就可以把贾政调任。

    水渠的功劳自然就落到旁人身上了。

    礼部尚书没有吏部权利大,但是在朝廷上也没人敢跟他尥蹶子。

    不然,被他盯上,你帽子戴得不公正,也能参奏你藐视皇权。

    礼部尚书给贾政的秘诀就是一个字:干!

    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