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页(2 / 2)

    汪华要高价,以五十两银子买断汪华。

    汪华因此成了张家的赘婿,改名张汪华。

    即便是婚后,张大夫也只是教导女婿辩药抓药,不教导医术。

    这也是为了保证女儿的利益,让女儿将来把医术传给孙子。

    这也是张腊梅六年间只生了三个闺女,夫君没有纳妾的缘故。

    何不该,三年前,她爹一病而死。

    张氏的能力撑不起药店,从此改而经营药草。

    张汪华因此掌握了经营权。

    不过半年,就把自己的母亲与弟弟接来一起生活。

    这位小叔子名唤汪英,十八岁还是个童生,为了待价而沽,一直不肯娶妻。

    他觉得自己读书人,将来要为官做宰,小门小户他看不上。

    大户人家又看不上他一穷二白好吃懒做。

    张大夫死了,汪家母子觉得出头的日子到了,教唆汪华改回姓汪,占了张家的家私,一家人胡吃海喝。

    汪华也不安心做生意了,做回了书生。

    兄弟们日常出去会文吃花酒也罢了,还勾引人家寡妇,被人打上门,砸了铺子不说,信誉尽丧,药铺也开不下去了。

    之后,一家人靠着卖田过日子。

    去年又是蝗灾又是雪灾,地里绝收。

    汪家婆子之所以要买了张氏,就是想要霸占她家的祖屋与土地。

    小花精原本是想让张氏告官,与汪华和离,再没想到,竟听了这样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故事。

    小花精蹙眉:“你说什么?去年春上旱灾,秋收蝗灾?”

    张氏颔首:“正是,不然,我家有良田百亩,何至于出来逃荒?”

    第209章

    小花精道:“朝廷派遣钦差大臣去救灾, 救灾款发放到县衙, 你们不知道吗?”

    张氏摇头:“我们有些家底, 民妇不舍得卖地,卖了骡马,再有些头面,比别家支撑的时间长一些。

    十月间没等到官府的消息, 十月底才出来逃荒。

    原本准备到南京投奔一位师伯, 不想师伯已经下世, 家人回了原籍辽东。

    那时节已经是冬月,我们无处可投奔,只好随大流上京来。心理想着, 朝廷肯定不会看着城门口饿死人命,只要熬到明年春日, 官府还会发放返乡的路费。”

    小花精道:“你们家有骡马车架, 为何卖女?”

    张氏眼泪滴落:“我婆婆不卖车架骡马,也要把我的闺女卖了,其实就是为了留下骡马车架明年返乡。

    我夫君又毒又蠢又愚孝, 婆婆那个人绝对不会拿钱给他娶妻, 糊弄他卖掉我们母子四人,肯定是为了返乡之后贩卖我张家的祖屋与良田, 好供养她小儿子读书科举。”

    小花精道:“这种无德无能心肠歹毒之人, 做了官也是贪官污吏, 你安心, 有本宫在, 他做不得官。”

    张氏闻言马上挣扎起身要下跪:“您是皇后娘娘?

    请恕民妇眼拙,犯了大不敬。民妇有生之年能够亲自向皇后娘娘申诉冤情,死也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