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1 / 2)

他话音刚落,就听鹿岁“诶”了一声:“我觉得这名字不错,这就让人将名字改了。”

    说完转身就走,完全没有给鹤年反悔的机会。

    鹤年:“……”

    晚上吃饭的时候,鹤年与家人吐槽,鹿岁却半点儿不在意:“反正名字是你自己取的,现在书名也开始印了,你就算反悔也不可能了。”

    鹤年:“……”

    《童养媳》的故事不像是《女状元》那样,有热度可蹭,所以一开始做宣传的时候,是直接贴着《女状元》在宣传。

    但因为这个故事的基调更黑暗,那些读者在书肆读完第一章 节后便果断放下了,没敢买回去。

    只是第一章 而已,那些读者看完便心里堵得慌,哪儿还敢看后面的故事情节?

    可回到家后,故事第一章 的情节就像是烙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不停地在他们脑海里闪回,让他们辗转反侧,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从自己的脑子赶出去,更没办法安心睡觉。

    于是第二天,这些人便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来到书肆,将话本儿买了回去。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不过五岁大的孩子,被父母亲自卖给一个病秧子做童养媳冲喜,之后劳心劳力地为夫家做活儿,可是在丈夫死后,当时还不过十岁大的女主角,还是被夫家给害死了。

    为了一块贞节牌坊。

    又是贞节牌坊。

    因为《女状元》,这些读者对贞节牌坊这东西不说厌恶,却生了抵触之心,提起来也不会再觉得那是某家人的荣耀,而是会以审视地目光地去看,那些贞节牌坊的背后,是否也背着一条人命。

    《女状元》还好,哪怕女主人没了,朝廷也是生气居多,万万没有按照女主父亲的心意,给人颁一块贞节牌坊的。

    但《童养媳》不同,故事的结尾,在小女孩儿死后,她夫家是真的用她这条命换了一块贞节牌坊回来。

    这已然让人气到了极点,可等看到那些原本对女孩儿非常不错的邻居,竟然半点不怀疑小女孩儿的死因,反倒满脸带笑地冲着杀人凶手夸赞,“玲心真的是个好孩子,死了都不忘为夫家挣一块贞节牌坊回来”的时候,每一个读到这个读者,都只觉得不寒而栗。

    看小说的时候,不管读者是男是女,他们都会将自己带入主角。

    主角是小女孩儿,他们自然也将自己当做小女孩儿过完了这悲惨又潦草的一生。

    鹤年着重描写了小姑娘被勒死的时候,那种窒息的痛苦,那种被自己信赖的人害死的绝望,那种生命还未开始就结束了的破碎感……

    所以每一个读者,也都在小姑娘被杀的时候感同身受,下意识地摸了下自己的脖子。

    可明明脖子上没有绳子,他们竟然仍旧觉得窒息感如影随形。

    等看完整个故事,他们还来不及松口气,便在故事的最后一页看到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