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认同了家,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家的一员。
比如那些投稿的人,无论以前是不是家。
其实按照这个时代的人的标准,他们已经是家的人了。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学家的人投稿,他们又是哪一家的人?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
宽敞明亮的房间内,无数人拿着书籍摇头晃脑的学习。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字,明白基础的道理。
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理会。
说白了,其实就是扫盲班。
义务教育都不知道实行多少年了。
老一辈的除了先天不良的那些之外,全都认识字。
这要是换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前,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好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学习。
反正一个钱都不用花,再加上孩子不去学习的话罚的都是家长,所以他们也就没想着搞什么小动作。
再说了,现在不读书都不行啊,所有的孩子都读书了,偏偏有一家的孩子没读书,那不得丢人丢到姥姥家。
读书并不是那么好读的,特别是在启蒙这一时段。
如果大部分的孩子都无法理解,那么教学就失败了。
话又说回来,在这一个阶段也是最容易搞私货的。
比如儒家教导的论语,道家教导的道德经,墨家教导的墨子,法家教导的韩非子……
至于老百姓们懂不懂,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懂得人自然懂,可以吸纳进学派之中,不懂的人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再多的要求就不好了。
那些学习能力或者某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有了进阶渠道,以后会跟随老师们继续学习。
那些被淘汰的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的时候会回到家中,继续祖辈的生活。
所谓的义务教育,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比如给了那些一心向学的人一个机会,不再受限于往日的阶级。
当然,[]这些都是大范围的问题,暂且先停下。
先说说这一个课堂中,满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有男子,也有女子,有贵族出生的,也有土里刨食的。
不过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的多,普通人穿着的不再是那种能够磨破皮肤的麻衣,而是虽然比不上绫罗绸缎,可是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的棉衣。
不分阶级,不分男女,所有人衣冠齐整的坐在课堂中,好好的学习。
这要是放在很久很久以前,那都是不敢想的事情。
咳咳咳咳,说多了。
只说在一片朗朗的读书声中,有一个地方有一些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