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1 / 2)

童子睁大了眼睛:又去山上?

    诸葛亮略微颔首。

    他知道丁璇,丁璇也能知道他,宛城离他住的地方极近,不出三日,丁璇必然拜访。

    他不想见丁璇,更不想去帮一个肆意屠杀百姓的人争夺天下,避上几日,是最好的办法。

    诸葛亮上了山。

    早起之时,云雾尽堆山间,金乌自东方升起,万丈霞光从云层中一点一点晕染开来,将周围染成火红一片。

    山间的清风拂面,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诸葛亮在树下抚琴,只觉人生畅意莫过于此。

    若非天下大乱,他更想留在这山间。

    这样悠闲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几日,该来的人还是找了上来。

    那日金乌隐在云层,鸟儿躲进树枝,女子人未到,声音先到,是爽朗的清越,像是溪水拍打着玉石。

    女子道: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女子有一字,不知先生能解否?

    丁璇比他想象中的要年轻许多,也漂亮许多,明明是偏冷的长相,气质却是明艳照人的,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像是在打探着好玩的事务一般。

    世人言,一见不钟情的脸,再见也不会钟情。

    多年以后,诸葛亮仍记得他们初见时的情景。

    金乌出省,霞光慢慢浸染在丁璇身上,她眉梢轻挑,眼波流转,聚尽了天下的江河星光。

    后来丁璇问他,为何第一次见面便把她赶了出去,他只是轻笑不语。

    太容易得到的,便不会珍惜,求之不得的,反而会彻夜难寐。

    如果不是丁璇,他宁死也不会辅佐有屠城前科的曹操。

    为了请他出山,丁璇在山上待了三个月。

    最后丁璇实在没了耐心,星河灿烂,夜风拂面,丁璇目光盈盈,声音微冷:我敬佩先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扶幼主于危难,挽大汉于将倾,君臣相和,万载流芳,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无论何种美誉,都难以描绘先生之万一。

    君不疑臣,臣不负君,先生实为万事典范,可先生纵然功在千秋,却也过在当代。

    说到最后,丁璇几乎是质问的口气:敢问先生,要多少无辜白骨,才能堆得起先生这般的千古贤相?!

    星光与篝火相映,跳跃在丁璇眼底,诸葛亮突然有些明白,明明是早已注定的结局,为什么丁璇能够逆天改命。

    诸葛亮做了曹昂的师父,丁璇的军师。

    原本因为邹氏对曹操喊打喊杀的张绣,因为丁璇的缘故,归顺了曹营,且锲而不舍地攻打着威胁着曹操的荆州的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