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373节(2 / 2)

    大明则同意接受瓦剌的称臣,并承诺既往不咎,重新接受瓦剌的朝贡,同时有限度的开放由皇店主导的官方茶马互市交易。

    这个条件,应该是双方都比较满意的。

    大明终于接回了太上皇,也保持了宗主国的地位,获得了瓦剌的重新臣服。

    作为瓦剌一方,虽然大明依旧强硬的限制了朝贡使团的人数,不再吃以往的哑巴亏,但是作为交换,答应重新开放禁止的互市交易。

    虽然仅仅只是简单的茶马互市,而且主导权完全由皇店掌控,但是能够开放互市,已经是意想不到的好处。

    应该说,从明面上来看,这个条件大明是吃亏的。

    尤其是茶马互市,在很多的大臣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毕竟,大明已经有了脱脱不花这个交易对象,而且交易的内容物资更加丰富,没有必要再开放和瓦剌的互市,哪怕这个贸易的内容,仅仅是简单的茶马互市。

    但是,在朱祁钰的坚持下,这一条件最终还是通过了朝议。

    过多的政治意义,朱祁钰也懒得强调,因为这种事情,只要放到朝堂上,肯定要争吵不休。

    所以他在这件事情上,依旧搬出了太上皇这杆大旗。

    只说是心忧皇兄,愿意做出最大的让步,早日说服瓦剌同意送还太上皇。

    这个理由摆出来,反对的大臣顿时息声。

    没办法,在这个当口,谁也不愿意被当成阻碍太上皇迎归的出头鸟。

    万一再继续反对下去,谈判万一出了差池,岂不是自己的锅?

    所以,这个条件也就顺利成章的通过了朝议。

    但是实际上,这只是摆出来的理由。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朱祁钰需要草原是乱的。

    无论是整顿边境的屯田,还是其后需要稳步推进的九边防线,都需要边境处于安宁的状态。

    如今草原上最大的两个部落联盟,分别是脱脱不花带领的鞑靼和也先带领的瓦剌。

    二者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关系。

    但是互市一开,鞑靼的实力必然会增强,相反的,瓦剌接连战败,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旦脱脱不花修整过后,必然会起兵吞并瓦剌。

    现在的瓦剌和前世不一样,前世也先到底是打到了京城下,士气更盛,一路劫掠勒索的财帛也多,实力更强一些。

    但是现在的瓦剌,屡战屡败,实力要弱的多。

    脱脱不花虽然不算英主,但是也不是平庸之辈,他一定会趁机选择吞并瓦剌。

    这也是也先在沙窝之战后,终于绷不住劲儿,要和大明和谈的原因。

    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他再犹豫了。

    从大明的角度出发,再次出现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是不利于边境的安宁了。

    所以,朱祁钰必须要保证,在面对鞑靼的时候,瓦剌至少是有反扑的力量的。

    当然,也不能强到让脱脱不花一直忌惮着按兵不动,得是那种,让脱脱不花觉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战之能胜的程度。

    如此一来,草原才能乱起来,大明才能安心的休养生息。

    这是短期的意义所在,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那么就和大明未来的羁縻政策相关联。

    互市的意义,在于大明通过不同的物资数量,品类的控制,扶持弱小的部落,打压强盛的部落,掀起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对抗,保持草原的乱局。

    所以,需要早做准备,单单和一方势力交易,是不可取的。

    大明的朝廷,需要早一点适应这种非战争式的手段,消耗敌人的元气,稳固我军的力量,保持超然的地位。

    对于这些条件,朱祁钰有把握,也先会满意的。

    所以这一次的使团出使,不出意外的话,完成双方最终的确认,将太上皇带回来,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比较上一次的使团,这次的使团显得朴素一些,看似阵仗不小,但是却什么金银财帛都没带。

    就带着一些御制之物,还是用来迎还太上皇用的。

    至于人选方面,正使右都御史掌鸿胪寺事朱鉴,副使礼部侍郎李实,大理寺少卿罗绮。

    或许是因为有朱鉴在,孙太后放心不少,英国公府这边,又在操办丧事。

    所以这一次的使团,如果不算跟着一块回去的袁彬的话,就是清一色的文臣。

    除了朱鉴之外,另外的两个人也颇有意思。

    李实是自己上本要求出使,罗绮则是刑部尚书金濂举荐的。

    要知道,这次的使团和前次不一样,上一次是直接在廷议上就点了人。

    但是这一次,在确定副使的时候,朱祁钰却没有明确表示,所以,朝中大臣基本上都各自举荐了人选,甚至还有不少自告奋勇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