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472节(1 / 2)

要知道,天子刚刚说了要让内阁次辅兼任太子府詹事,朱鉴这句话,几乎就是将责任,都甩到了俞士悦的身上。

    结合两人这段时间的关系,老大人们心中自然就会想。

    这段时间,您朱阁老那么为难俞次辅,人家都没跟你计较,结果这一翻手,你逮着个机会,就开始给人家使绊子,未免有些过分不厚道了。

    虽然说是无故被cue,但是,这种情况,俞次辅显然也不好沉默。

    于是,他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请放心,臣既受陛下之命,辅导太子,自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若殿下有失,臣亦自当向朝廷请罪。”

    太子到底会不会有不虞,朝臣们不知道,但是,这一个甩锅,一个承担的姿态,却是高下立判。

    应当说,到了这一刻,无论最终东宫备府的朝议是否通过,内阁的这一场斗争,都算是彻底画上了休止符。

    俞次辅凭借过人的德性和定力,成为了那个最后的赢家。

    士林当中的赞誉和名声,有些时候,比朝廷之上的升迁罢黜更加重要,何况,这次俞次辅是名利双收。

    虽然东宫的确有课业繁重的压力,但是,真以为俞次辅是傻子吗?无论是授课还是讲读政务,既然成了太子府詹事,俞次辅自然会负起这个责任,若是压力太大,他自然会稍稍放松。

    不然的话,万一太子真的出什么事,他脱不了责任,还用你朱鉴提醒?

    朝堂上各执己见,六部七卿一首辅中,礼部,兵部,工部,吏部,都察院,都基本已经表明了态度。

    内阁这边,因为牵涉到俞士悦和朱鉴之间的争斗,王翺不便表态,户部的沈尚书一向是不谈钱一切好说,刑部的金尚书日常摸鱼。

    朝会开到这,应该说局势已经基本明朗了。

    于是,朱祁钰也就不再沉默,直接开口道。

    “次辅能有此担当,朕心甚慰,东宫备府一事,利弊已明,于尚书所言有理,为全礼制,亦为彰朕奠安国本之意,府坊不可不置,虑及太子幼弱,不必备齐,亦不必令东宫预政,但日常经筵讲读,却不可废。”

    “礼部何在?”

    胡濙赶忙上前,躬身道。

    “臣在。”

    “加紧准备,依照太上皇出阁仪典,备太子出阁之仪,朝廷开印之后,正月内择吉日行出阁礼。”

    “遵旨。”

    紧接着,随着胡老大人退下,圣音再次响起,道。

    “命内阁次辅俞士悦兼任詹事府詹事,命翰林学士萧镃兼任左春坊大学士,命翰林院侍讲徐有贞调任右春坊大学士,命御史余俨调任司经局洗马,即刻赴任。”

    不得不说,这番任命,前两个还在情理之中,但是后两个,却颇出乎朝臣们的意外。

    要知道,余俨刚刚可是竭力反对为东宫备府的,结果,反倒被调入了东宫当中,也不知这对余大人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再说徐有贞,老大人们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是……

    这人谁呀?翰林院还有这么个人?

    一时之间,朝廷上纷纷开始交头接耳,相互打听起来,掀起一阵低低的议论之声……

    第571章 天子无所不知

    徐有贞在朝中的存在感并不算强,毕竟,他只不过是翰林院一个区区侍讲而已。

    就算当初在最危急的时候,曾经提议过南迁,但是时过一年,瓦剌都已经被打退了,太上皇也已经归朝了,朝堂上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哪一个都比一个被边缘化的翰林侍讲,要值得关注。

    所以,他这个人,自然也早就被大家所遗忘了。

    何况,他还改了个新名字,就更没有人认识他了。

    不过,当翰林院的序列当中,站出来一个青年官员领旨谢恩的时候,有不少大臣便认出来了。

    这不是陈循的得意弟子徐珵吗?

    怪不得,据说前段时间,工部修建大渠,这个徐珵,哦不,徐有贞有大功劳,但是一直没有被升赏。

    却没曾想,在这个时候顶上用了。

    翰林侍讲是正六品,右春坊大学士是正五品,妥妥的擢升,何况,右春坊大学士这个五品,可和别的五品官员含金量不同。

    这回,这个徐有贞算是走运了,有消息灵通的人,则是立刻将目光移到了陈循的身上。

    要知道,这个徐有贞据说在翰林院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但是,他的这位老师,工部的陈尚书,可是一直在想法子将他外放出来。

    如今,徐有贞真的被重用了,只怕,跟这位陈尚书脱不了关系,还有思维发散的,直接将杜宁刚刚的表态,归结为要将徐有贞塞进东宫。

    众所周知,杜宁和陈循也关系匪浅,所以,理所当然的,大家都纷纷感叹,这位陈尚书为了自己这个弟子,真的是煞费苦心啊……

    熟不知陈循在一旁,心中也是疑惑万分。

    事实上,从刚刚于谦开口说,设衙而不备属僚的时候,他心就凉了半截。

    如果说东宫的人员齐备,那么从三品詹事到七品主簿,至少能有二三十个的官位出现。

    一次性调拨这么庞大数量的官员,除了翰林院这种本就是用作人才储备的清贵衙门,没有别的衙门支撑的起。

    如此一来,他不用做什么,就能完成自己在翰林院的门生从观政到参政之间的转变。

    但是,被于谦这么一打岔,这个盘算自然也就被打消了。

    只设主官,那么太子府詹事,肯定是要由重臣担任的,这毋庸置疑,左右春坊大学士,也必然要抽资历深厚,学识出众的人来担当,剩下一个司经局洗马,又顶的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