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530节(1 / 2)

“虽然不知道你是怎么劝服伯父的,但是,有你这番话,二哥相信,你一定能让杨家,安然度过此次难关!”

    杨杰苦笑一声,只觉得肩上的压力又重了几分。

    沉吟片刻,杨杰看着杨能真诚的样子,目光闪动,轻轻往前踏了一步,问道。

    “二哥既如此说,我也有个疑问,请二哥解惑。”

    见此状况,杨能也冷静下来,他终究也不是没有心思之辈,大约也猜到了杨能想问什么,叹了口气,杨能幽幽的道。

    “果然,伯父还是将一切都告诉你了?”

    杨杰点了点头,倒是没有避讳,道。

    “二哥的私事,我本不该管,我知二哥和我虽心思想法不同,但都是为了杨家好,所以,这件事情我本不打算问,可二哥刚刚既然这么说了,那小弟便贸然一问……”

    “那日夜里,二哥说宁远侯任礼曾私下联络过你,具体状况到底如何,还请二哥如实告知。”

    杨能犹豫了一下,这次倒是没有推拒,点了点头,然后压低声音,凑到杨杰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旋即,杨杰的神色便是一变,惊诧道。

    “竟有此事?”

    杨能撤回身子,冷笑一声,道。

    “他不找我,我还没想到这一节,可这位任侯爷,在宣府的时候就暗中透信给大哥,回了京中,又私下找我,若非做贼心虚,又是为何?”

    “他想拿我杨府当枪使,我又岂会对他毫无防备?小杰,你放心,这件事情就算你不问,我原本也打算说的。”

    “当初他找到我的时候,我便留了一手,派人去了甘肃查探,我刚刚跟你说的,是前几日刚得到的消息。”

    “不出意外的话,此次廷议之前,便能查得详情,虽然时间太紧,未必能拿到确凿的证据,但是,朝廷既然要查军屯,必会详查,到时候,你只需将这些事情当廷拿出来,我杨家哪怕落下泥潭,可他宁远侯府,也别想独善其身!”

    杨杰点了点头,勉强压下眼中惊诧,上下打量了一番杨能,心中对于这个被父亲赞为沉毅善谋的二哥,也重新有了认知。

    “若此事为真,那二哥这次可真的是帮了大忙了!”

    杨能眉眼舒展,伸手拍了拍杨杰的肩膀,道。

    “你刚刚不是还说,咱们是一家人,荣辱与共的一家人,有什么帮不帮忙的,二哥还是那句话,杨家,不是谁的杨家,是杨家人的杨家!”

    “好了,二哥走了,我在广西,等着你的好消息!”

    远处喜乐阵阵,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

    杨府门前,一辆孤零零的马车悠悠停下,杨能带着两个随从上了马车,深深的看了一眼挂着昌平侯府的牌匾,转身钻进了马车,摇摇晃晃的向前而去。

    寒风卷动,衣袂翻飞,杨杰站在府门处,望着远去的马车,眸光闪动,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待得马车的影子消失在了他的目光当中,他方收回眼神,看了一眼远处热热闹闹的靖安伯府,眼中浮起一丝笑容,转身回了府邸。

    此刻时间已近正午,杨杰一步步的朝府中走去,地上的影子缩成了小小的一团。

    在他的头顶上,烈日当空,人间温暖……

    第631章 廷议

    过完了上元节,年节便算是真正的过完了,各个衙门经过好几天的适应期,也开始了正常的运转。

    与此同时,在朝野上下发酵了许久的整饬军屯,也终于即将登上廷议。

    正月十七日,天色刚蒙蒙亮,外金水桥畔的积雪未消,一众身着官袍的文武百官便齐聚午门外,分列站好。

    时辰一到,沉重的宫钟声响起,左右掖门被缓缓推开,群臣随礼官入内,至奉天门丹墀,东西分立。

    随着土木之役的影响渐渐消散,朝廷上下各个方面都在恢复正常。

    就拿早朝来说,大明向来有御门听政的传统,即在奉天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早朝。

    但是,土木之役后,大臣们都凑不齐,所以便时常在文华殿和武英殿中举行。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修整,官员的铨选流转也恢复了正常,自然而然,也就恢复了御门听政的朝仪。

    鸣鞭声响,群臣俯首跪迎,山呼万岁。

    高高的御阶上,天子安坐,受众臣礼。。

    先前早有旨意,今日早朝廷议整饬军屯疏,故而众臣都在等着兵部出班。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于谦的确是站出来了,但是,却并没有直接开口提整饬军屯的奏疏,而是拿出一份新的奏疏,递了上去。

    “启奏陛下,原左副都御史罗通倒卖军器一案,臣与刑部金尚书现已审结,经查,正统四年,罗通任兵部郎中时,随时任兵部尚书王骥巡边,前往甘肃整饬边务,借职务之便,罗通上下其手,私相授受,倒卖盔甲,军器共计五百七十二件。”

    “时王骥察之,密奏朝廷,朝廷即将罗通锁拿回京,命王骥详查,然王骥复查后,再奏朝廷,仅奏罗通贪污狎妓,不曾有倒卖军器之罪,故朝廷恩宽,将罗通贬为闸官,后因其才,土木之役后再擢为兵部员外郎,镇守居庸关,瓦剌退后,以功进左副都御史,朝廷互市之议起,罗通胆大包天,纠结聚众,鼓动朝臣,欲行不轨,被锁拿诏狱问罪。”

    “去岁春,因王骥忧惧避战,致平越被围,一城军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境,朝廷罢去王骥总兵官一职,回京问罪,兵部主事吴诚核查旧年案卷,疑王骥包庇罗通,以小罪隐大罪,欺瞒朝廷,臣受陛下旨意,前往甘肃详查此案。”

    “一应罪证,俱在于此,罗通私自倒卖军器,贪污狎妓,侥幸逃脱一劫,却不思悔改,鼓动都察院众御史叩阙,实乃罪不容恕,靖远伯兵部尚书王骥,查察不力,蓄意包庇罗通,应当一同追究。”

    “此外,王骥奉诏剿灭苗乱,忧惧避战,致平越军民于不顾,拥兵自重,失人臣本分,亦当重惩,请陛下明鉴。”

    要说罗通一案,也算拖延日久了。

    早在去年春互市之事的时候,他就被锦衣卫抓了,但是后来因为牵扯到王骥,所以迟迟都没有判决。

    这一年的工夫,风起云涌,朝廷上下诸般波澜,众人都险些要将这人给忘了。

    结果,却在这个时候被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