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545节(1 / 2)

说到底,天子毕竟是天子,过往的种种其实早该让他们明白,如今的这位圣上,理智的吓人。

    从土木之役在朝堂上摄政到如今,他老人家不是没有发脾气的时候,但是,不管情况如何危急,情绪如何激动,天子几乎都不曾真的被情绪左右,而下任何决定,更何况,是这种传出去会立刻引起朝堂震动的决定。

    所以打从根上起,只怕天子就只是想让于谦服软, 没打算真的让他停职, 更不要提撤职了。

    可谁想到, 于谦这个愣头青,连辩驳的话都不说一句,反而跟天子怄气, 真不知道,这货到底是咋想的。

    能够让天子自己给自己找台阶, 满朝堂上下, 于谦也是独一份了!

    于是, 众人的目光不由看向了于谦,不约而同的给他打着眼色。

    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 于少保,您就别闹了……

    所幸的是,于谦到底也不是不识抬举的人, 听了天子的话, 他沉默片刻, 终于抬起头, 脸色有些复杂的开口道。

    “谢陛下宽恩,臣必万死以报!”

    话虽是如此说, 但是古怪的是,在于谦的脸上既看不到劫后余生的情形,也看不到事情圆满解决的如释重负。

    相反的, 不知为何,老大人们总觉得, 于谦的神色当中,除了感念圣恩之外, 还夹杂着些微的担忧和几乎微不可查的失望。

    不过,这般神色只是一闪而过, 旋即,于谦便恢复了平静,清癯的脸上让人看不出喜怒。

    这让在场诸人不由面面相觑。

    这场罢职风波,大概,应该,差不多,算是过去了?

    按理来说, 天子都金口玉言说了,让于谦继续留任,于谦也没有推辞,这件事情便算是结束了。

    但是, 几乎是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还有什么事情没有了结,好像有什么细节被他们忽略了,可具体是什么,他们却也说不出来。

    不过,无论如何,对于老大人们来说,能够尽快结束这场风波,总归是好事。

    事情虽然解决了,但是场面不免有些尴尬。

    天子九五之尊,被于谦气到这个份上,要是还指望他老人家来缓和气氛,在场的这帮人也就太没眼色了。

    于是,老大人们对视一眼,纷纷上前,道。

    “陛下圣明,胸襟宽广,心怀天下,此诚圣君之象也。”

    “请陛下放心,经此一事,于尚书必定更加尽心竭力,为朝廷效命。”

    “陛下德泽万民,臣等敬佩万分。”

    一堆恭维的话奉上,天子的脸色总算是好看了几分。

    见此状况,老大人们赶紧转移话题,于是,刑部尚书金濂轻咳一声,上前道。

    “不敢欺瞒陛下,臣实有一事不解,那宁远侯纵使牵涉军屯一案,但是到底战功累累,贵为侯爵,即便朝廷要整饬军屯,会惩治于他,也不至于有性命之危,缘何他竟在得知于少保暗中查探军屯一事后,铤而走险行谋刺之事?”

    “方才廷议之上,陛下言锦衣卫有密疏呈上,臣斗胆,不知陛下可否将此密疏及昌平侯所呈上的一应证词物证人证移交刑部,以便察查清楚,尽快覆奏。”

    果不其然,提起正事,天子的脸色终于开始恢复了正常。

    不过,听了金濂的奏请,不知为何,天子似乎有些犹豫,片刻之后,才从手边翻了翻,然后拿出两份奏疏,递到内侍的手中。

    于是,内侍恭敬接过,然后走下御阶,将奏疏递到了金濂手中。

    金老大人接过来一瞧,这两份奏疏,一是杨洪呈上去的,杨信的家信,另一封,则是他刚刚奏请的,来自锦衣卫的密疏。

    他没有急着拆开,而是疑惑的望着天子,他没记错的话,除了这些之外,杨洪的奏本及杨能的自陈书,也是这件案子当中十分重要的物证,然而……

    “这两份东西,金先生先带回去,至于杨侯的奏疏和杨能的自陈书,先留在朕这,金先生想知道的,那份锦衣卫的密疏当中有所提及,不过,朕得知此事的时间太短,所以,锦衣卫查得的东西也有限,但是,总归是有个方向。”

    还未等金濂发问,天子的声音便已响起。

    于是,金老大人只得将到了嘴边的话吞了回去,聪明如他,自然明白,有些东西天子不给他,一定有不方便给的理由。

    就算是要问,也得私下里问。

    踌躇了片刻,金濂朝着天子拱了拱手,然后便抬手拆开了杨信的那份家信和锦衣卫的密疏,细细瞧了起来。

    前者倒是没什么出乎意料的,和在廷议上所述的一样,杨信在信中写到了于谦遇刺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在审讯过程当中得到的一些证供。

    这些东西廷议的时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所以,金濂粗略的看了一遍,便转向了锦衣卫的那份密疏。

    不得不说,这份密疏没有让他失望,但是……也没有达到他的期望。

    通篇看下来,金濂心中的不少疑惑,顿时有了方向,与此同时,他也不由苦笑一声。

    果不其然,他在偏殿的感觉一点都没错。

    刚刚在廷议之上,天子根本就是在诈任礼!

    这份密疏当中,的确写出了任礼谋刺于谦原因的一个可能,但是,就如天子所说,时间太短,即便是锦衣卫,能够查到的东西也有限。

    仅凭密疏中呈现的内容来看,只能说是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和相对合理的解释,但是,具体的证据和一应的细节,都还没有掌握。

    所以说,如果不是任礼自己的心防被攻破,诸勋贵也各怀鬼胎,这件事情,只怕真的没那么容易被解决。

    不过,无论如何,廷议已经过去了,任礼也被扔进了诏狱里头。

    不管是使诈还是怎么着,天子该做的已经做了。

    但是,如此一来,刑部的压力就大了!

    事实上,锦衣卫的这封密疏当中,只说了一件事情,而且,如所有人意料的一样,正是和任礼镇守甘肃期间的侵占军屯有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