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29节(1 / 2)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182 字 5个月前

“炽哥儿觉得如何?”

    忽然,朱允熥面带笑容的看向了朱高炽,语气和善的询问着。

    朱高炽双眼一抖,眼前有关于海洋的画面消失不见,他连连轻咳,不由的低下头:“天家无私情,一切以国事社稷为重。”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沉重:“我家和朝廷多少还是要顾忌些脸面。而如今,中原学识远超南方及欧罗巴,孔家人无论如何,却也算得上是中原学识渊博人家,他们脑子里的东西不能轻易丢出去。”

    想来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了。

    朝廷不能在中原真的杀尽了孔家人,这有违千年来人们心中那莫名且根深蒂固的思维。而大明也不能让独属于中原的学识,传播出去,凭空在外制造出一堆潜在的麻烦。

    万里海疆是无情的,也是最好的借口和理由,足够给皇室提供一个合理的托词。

    身为皇家宗室子,到底是否真的无情?

    朱高炽怀揣这这个问题,从西城外的龙湾码头,一直回到皇宫之中,也不曾想明白了。

    今天是最后处置兖州府孔氏一族的日子。

    朱允熥三人算是领了钦命的,办完差事自是要回宫与老爷子禀报一二。

    三人亦步亦趋,朱允熥心中盘算着现下新政进度,预备着查缺补遗。朱高炽则是紧皱眉头,在数千人的性命和新政之间,始终找不到一个平衡点。

    反倒是朱尚炳显得最是风轻云淡,只要不是上阵杀敌的事情,他向来都不愿意多动一下脑袋。

    等三人进了乾清宫。

    很是有闲情逸致左看右看的朱尚炳,忽的轻咦一声:“爷爷这是在骂哪个混账玩意?”

    朱允熥从深思之中抽离,举目看向眼前老爷子的寝宫,只听里面传来阵阵的斥责声,期间伴随着一息息的哀嚎。

    朱尚炳眉头大动:“咱们是进去,还是在外面再等等?我觉得咱们还是进去看看热闹吧。”

    说着话,这厮便已经是迈出脚步往乾清宫里头走去。

    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默默对视一眼。

    朱高炽哼哼道:“他就是个混不吝,等着看他笑话就好了。”

    朱允熥亦是无奈一笑,不置可否,跟上已经走进寝宫的小憨。

    等三人进了寝宫里。

    便见走在最前面的朱尚炳两只肩膀猛的一抖,他几乎是下意识的喊了出来:“卧槽,这不是我家老子嘛!”

    他不喊还好,这么一喊,殿内的几人纷纷转头看了过来。

    朱元璋双手叉腰,虎目怒视向刚刚喊出声的朱尚炳。一旁的太子朱标则是脸色纠结,望了望三个回来的孩子,又看看正跌坐在地上,双手紧紧抱着老爷子大腿的老二弟。

    朱樉只是微微侧目,就看着自家那不成器的儿子,连忙将脑袋转过去,原先的哀嚎声也是戛然而止。

    朱元璋满脸黑线,冷哼一声,弹了弹腿,无情冷漠道:“再不撒手,老子给你扔进玄武湖去!”

    ……

    第四百三十六章 这王爷不做也罢

    玄武湖不算太深,可沉一个自己却还绰绰有余。

    跌坐在地上抱紧老爷子大腿的秦王朱樉,浑身一颤,赶忙撒开手。

    他又想起自家的种已经回来了,忙又从地上爬起来,脸色涨红着冷哼一声:“回来了,也不知道和你爷爷还有你大伯见礼?规矩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你就懂规矩了!”

    朱元璋回头一眼瞪向正准备教子的朱樉,冷哼一声,见到老二脸色紧绷着低下头,方才罢休。

    朱尚炳瞧着自家老爹被老爷子一句话,训得便不敢抬头,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只是瞧见老爷子又淡淡的看了自己一眼,心头不禁一动,赶忙如自家老子一样的低下头。

    守在一旁的朱高炽心底不由发笑,二伯家倒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整个寝宫里唯二的良善好人,太子朱标轻咳一声,开口道:“船队已经走了?”

    这明显是多此一举的询问。

    朱允熥点头道:“已经走了,水师那边业已安排妥当。”

    朱元璋哈的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吸引过来,自个儿则是摆着手臂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身子斜靠着说:“新政已经累日之久,俺听说文渊阁那边这几日磨合的也算融洽。新政如虎,有文渊阁稳如泰山一样样去办事,俺也能放心不少。”

    朱允熥悄悄看了老爷子一眼,稍稍的忍住了笑意。

    文渊阁里这几天可不像老爷子说的磨合融洽。现如今蓝玉和沐英还领军在外,防备着河南、山东、直隶、湖南、江西诸道可能因为新政而引发的动乱,更是因为朝中有旨意过去,叫两人督办大明复行秦法军功爵一事。

    也正是因此,文渊阁里如今就只有任亨泰、徐允恭、解缙、高仰止四人票拟军国社稷之事。

    便只是这寥寥四人,却已经从现在一开始就分成了三伙。

    任亨泰作为文渊阁里当之无愧的掌总,有着多年的部堂为官经历,新政之下自然有属于他自己的一番解读。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到了任亨泰面前,在新政之下,他还会考虑与过往的不同,试图将利弊尽数囊括起来,做到最大可能的平衡。

    解缙和高仰止两人时而配合,时而又会在一些触及新政核心问题上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可谓是寸步不让。

    反倒是徐允恭,在大多数事情上保持着沉默中立的态度。只有在涉及到关系明军的时候,才会表现出自己的坚持和底线。

    磨合的默契,在文渊阁就是不存在的可能。

    只不过,文渊阁如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不至于会有权臣出现。

    朱标在一旁说道:“京中诸事,有宫中在盯着,文渊阁一样样的办。前些日子宫外不少人在说,朝堂上十官九缺,大抵是要动荡一些日子。如今采录在京举子,施行考公法加分,倒是平稳的很。只是京畿之外,恐怕还是要多加留意,不少人是留不得的,位子也该动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