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797节(1 / 2)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1560 字 5个月前

匠人之子,亦有可能难承父志。

    人心思变,守正在于公德秩序,却不可流于户籍一制。

    大明会越来越强盛,土地也会越来越多。

    臣为应天知府,不知旁处百姓何如。单论应天一地,如今临城百姓,十户之中便有三四户人家,半数人口进了工坊做活。

    城池内外,精壮有大志向儿郎,喜闻国家频频奏捷,却苦于从军无门。

    陛下。

    百姓是人,而非草木。

    俗语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人亦如此。

    国家的财税是建立在田亩和行商之上,而非户籍之上。

    如今田亩税赋,虽各地不同。但以应天而论,亦是商税远超田亩税赋。

    臣昔日去信苏州府、扬州府、杭州府等地,各地皆是如此。

    改户籍,非是放纵百姓肆意,而为增发民间活力。

    臣以为,此亦是陛下应施善政也。”

    邹学玉伏请的声音,回荡在四周的庄稼地上。

    他的意思很简单。

    老鼠的儿子,不一定就会打洞。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围随行的官员,面不改色,只是再一次询问道:“这些都是你想的?”

    他需要确定,邹学玉这番话不是朝中某个或是某一些重臣,想要借他的嘴说给自己听,而仅仅只是这位在应天知府位子上,做的很不错的年轻官员自己的为政思想。

    邹学玉终于是抬起头。

    迎着皇帝那充满审视的目光。

    邹学玉重重的点着头。

    “这些都是微臣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然后说出来的。”

    朱元璋没有做声,而是再一次环顾随行的一名名官员。

    所有人都低着头,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直视皇帝。

    户籍制啊,那可是国初就定下来的事情。

    在所有人的认知中,几乎没有人会觉得,大明朝会去更改这一项政策。

    邹学玉这时候又一次开口:“陛下,农户的儿子不一定就得要种田,也可入朝为官,为陛下、为朝廷、为天下效力!”

    这一句话,才是真正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

    皇帝大抵都是有反骨的。

    尤其是对于朱元璋而言。

    他就见不得百姓受苦,更愿意看到百姓一个个的都能过上好日子。

    让百姓的儿子也能入朝为官,为自己、为朱家、为天下人做事。

    这是朱元璋乐意看到的。

    凭什么只有那些世代读书的人家,才能入仕为官。

    凭什么种田的儿子,就不能当官了?

    其实,正是有着这种‘反骨’。

    才是真正早就了如张二工那样匠籍出身的匠人,能成为大明朝身着红袍,官至正二品工部尚书的原因所在。

    皇帝就是想要让天下的读书人和那些所谓的千年、百年世家好生的看一看。

    他提拔的一个匠人,也能当官,且还能做的比他们更好!

    改一改大明现行的户籍制度?

    朱元璋的心中已经开始思考着,要是更改的话,该如何有序稳定的,在保证天下平稳的情况下,改变现在的户籍制度。

    “少师如何看这小子说的?”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津津有味的询问起了袁素泰的意见。

    袁素泰想了想,没有急于开口。

    而是对皇帝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引着皇帝继续压着脚下的田埂往前走。

    朱元璋也不急切。

    他和袁素泰算得上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都是经过里前元末年那好似永无尽头的灾难。

    两人走在最前面,身边就是那些还尚未收割的稻谷。

    地里头忙碌着的百姓对皇帝并不陌生。

    见着皇帝走在自家的田埂上,也没有想要上前攀谈的打算,只是远远的看几眼,便继续手头上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