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各出其计(第四更)(1 / 2)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1174 字 5个月前

赵丹的这番话一说出来,任谁都知道赵丹心中是动了真火。

虽然早就已经知道在这个时代随时都有可能会遭到背叛,但是当赵丹切切实实的遭遇到这一切的时候,他还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十分的不爽。

韩国,必须要得到一个狠狠的教训!

不过赵丹心中也很清楚,现在最关键的事情还是把上党郡给守下来。

只要上党郡、尤其是北上党盆地还没有丢掉,那么赵国的战局其实就还没有那么糟糕。

西边的秦国人不知为何,虽然已经调集了军队也摆好了架势,但是却迟迟没有和赵国开战。

在东南方向,庞煖面对着魏国人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上风,看上去取胜只是时间问题。

在东部战场,齐国的匡梁虽然数量占优,但是在廉颇的防守之下也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进展,毕竟廉颇当年可是连白起都能守下来的,匡梁的指挥才能远不如白起,有此结果也是正常。

只要能够守上一些时间,让庞煖率先打开局面击败魏军,那么这十五万赵军主力解放出来的话,整个战局就会立刻朝着赵国有利的方向去走了。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还是秦国人没有插手。

如果秦国人也马上开打的话,赵国在西南、南部、东南和东部上千里的国土边境上同时面对着四个对手,单单是这战线的长度就已经足够赵丹头疼的了。

一想到这里,赵丹的心中就不由得暗自吐槽,自己要是穿越到秦国多好,只要死守关中一个地方就行了。

吐槽救不了赵国人,所以赵丹在短短片刻之后就收回了心思,沉声道:“上党郡的问题就先这样吧,等到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之后再做决定。但是现在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解决,如今韩国背叛了寡人,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如果说刚刚问的是军事的话,这时候问的就是外交了。

在军事问题上赵丹面前这些文官们可能不敢随便说话,但是如果说到外交的话,那么他们能说的东西就很多了。

赵胜第一个开口道:“大王,不如暂且将齐国的土地归还一部分以向齐国求和,然后让廉颇大将军回师救援上党郡!”

这就是在战国时代各国最常用的策略——割地求和。

苏轼的老爹苏洵曾经在《六国论》之中痛批山东六国的灭亡原因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意思就是山东六国老是向秦国割地赔款,搞得自己越来越虚秦国越来越强,最后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这么一听的话,好像山东六国的国君都是蠢如猪猡,臣子都是傻里傻气,一个个都看不出这样做的危害。

这显然是把整个战国中后期六国所有的君臣都看成了智障。

其实吧,如果说到割地求和这种事情,秦国其实也没少干。

那为啥六国就是“割地赂秦”,秦国割地就没人骂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洵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为了暗喻当时的大怂王朝对辽国和西夏的岁币,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些成王败寇的意思,而且真要说起来的话,秦国的割地其实都还挺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