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 第21节(2 / 2)

勉强科举日常 不懂云 2420 字 5个月前

等一家之主刘秀原坐到主位上,这顿饭才算开始。

方瑜和方瑾这也是第一次在家外面吃早饭,不免就有些拘束。等吃完饭,刘秀原就领着他们一起去外院的私塾,给他们介绍几个同龄的学生。

方瑜和方瑾被刘秀原分进了一个班里,有坐在第一排紧挨着先生的讲桌。

这个班正好讲到论语,不过已经学了五六天了,刘秀原也不管原来班里的八个人,又重头给方瑾和方瑜讲课。

这时候的学生在先生面前可不敢多说话,学生的家长们也没有投诉老师的渠道和权利,尊师重道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其他学生只能跟着方瑜和方瑾再重头学一遍。

课间休息时,旁边的一个瘦高个男生和方瑾玩到了一起,方瑜也和几个和气的同学说话聊天。

“你爷爷真是咱们先生的先生啊?”圆脸男生好奇地问道。

方瑜笑着点头,“是我的大爷爷,是瑾堂哥的亲爷爷。”

这圆脸男生叫王耀祖,是县城富户家的长子,在私塾里人缘不错,带着方瑜认识了不少同学。

方瑜和方瑾很快就适应了私塾里的生活除了不能见到家里人,其实和以前的生活也没什么两样。

私塾里现在一共分了五个班,人最多的就是蒙学班,里面有二十多个小孩。然后就是方瑜所在的这个班级,是刚讲到论语,一共十个人。隔壁屋子里的八个学生已经学到了中庸,再往上就是学到诗经的大班,和四书五经都学完已经开始准备考县试和府试的六个学生。

因为刘秀才教出过中举的学生,所以他的私塾在县城里是最有名的,想送孩子来他这读书的人也最多。 来的孩子多,刘秀才选学生的标准自然也就高,收上来的学苗好,他们私塾里学生考中秀才的数量就多,如此循环往复,刘家私塾自然就成为了乐平县第一私塾。

不仅如此,刘秀原还极有经济头脑,他并不拒绝收商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是要挑那些名声好、家业又大的经商人家,当然了收商户家的束脩费肯定是要高出普通人家许多的。

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刘秀原靠着私塾越赚越多,同时在县里的人脉资源也越来越强。

作者有话说:

本云是个起名废,有小可爱说想给二妮她们起个大名,现在征集好听的名字,大家要踊跃留言哦!还有男生名,方瑜的同学们也需要名字!

第39章 奇怪脑回路

县城中的学子都以在刘家私塾上学为荣, 商户家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只要他们家的孩子能去刘家私塾,那就可以和未来的秀才乃至举人老爷成为同窗, 还能和其他有大商人家孩子交际来往, 兴许就能让自家生意得到助益。

这就是古代版的名校效应。

方瑜在刘家私塾生活得一切都好, 住得好吃得更好,旁边有方瑾陪着,还有老妈子照顾一切,他每天只用专心学习即可。

最让方瑜感觉开心的是,他们院里有一个单独的小屋里摆着个马桶, 虽然不是现代那种抽水的,但也比旱厕好了许多, 而且方便的时候旁边还没有人围观。

真的, 方瑜在上厕所这方面都已经有心理阴影了。

还有牙刷,秀才娘子还给他们准备了牙刷!不过不好用。

那牙刷的毛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做的,硬得很, 碰到牙龈就能给刷出来血,活脱脱就是个血刷。

最后方瑜还是放弃了使用古代牙刷的幻象, 继续用布擦牙。

刘秀才对他们很照顾, 每天都单独考他们的功课,唯恐先生的孙子在他的私塾里学不好。

刘勤书经常都是带着方瑜和方瑾一起行动, 方瑜想这应该是刘秀才特意嘱咐过的,估计也是怕他俩在私塾里再和别的孩子不学好。

秀才娘子对方瑜和方瑾更是关怀备至, 没几天就摸透了他们的饮食喜好, 顿顿都有他们爱吃的菜色, 还有什么水果点心的都紧着往他们院子里送, 生怕这两位在他们家里给养瘦了。

说实话, 刘秀才家里的生活水平和村里方家比起来那真是云泥之别,方瑜和方瑾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有一日,方瑾对方瑜说:“堂弟,我以后一定要考上秀才留在县城里生活。”

“这样的日子才叫日子啊!在咱们村里那日子都不是人过的。”别看我们方瑾年纪小,其实人家心里成熟到已经看透了生活的物质主义本质。

“考上秀才也不一定能过上咱们先生这样的生活啊。”方瑜习惯性抬杠。

“也对啊,我爷也是秀才,家里过得,嗯,挺落魄的呢。”这小兔崽子离开他爷后都敢吐槽他爷了,真是胆儿肥啊。

“小心我向大爷爷告状。”方瑜翘着二郎腿,休哉悠哉地啃着甜豆沙馅的点心。“你家日子过得也不差啊,镇子上不也有大宅子嘛。”

“河东镇多小啊,又小又破的,哪里比得上乐平县城。”见过世面的方瑾现在已经看不上镇子了,他现在只觉得县城好。“再说了我家那点钱还不够大伯和我那个好色的爹祸祸呢。真是搞不懂,我爷和先生明明都是秀才,而且我也还是先生的师父,为什么我家的钱反倒没有先生家多呢?”

方瑾自问自答道:“噢,差点忘了,先生娶得媳妇好,都特别有钱,尤其是勤书师哥的亲娘,陪嫁特别多,我听我奶说的呢。”

“你个小没良心的,勤书师哥对咱们多照顾啊,你背后就这么说人家。”方瑜爬起来弹了方瑾这小破孩一个脑瓜崩儿,又把他爱吃的点心都抢走了。

“你没说到点子上。”方瑜躺回床上,继续抖腿。

方瑾扑过来,把点心给抢了回来。“你会你说,别搁这给我装深沉。”

“和时机有关。”方瑜说:“先生是少年得志,十六岁就考上了秀才,他这才能娶到富商家的小姐,有大笔的钱财进账,进而能在县城安家置业,过到如今的日子。大爷爷三十多岁时才考中了秀才,那时大爷爷早已成家立业,虽然也能在中秀才后得到不好好处,但这和先生那时根本就没法比,手里的钱就只够在镇子上生活的。”

方瑾思索片刻,面容严肃,总结道:“为了在县城过上好日子,我必须要在十七岁之前考上秀才,然后娶个比先生原配还要有钱的富商小姐。” 方瑜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起来,看着对床的总结小能手,深深地感受到了无力。

他明明是想激励这孩子刻苦学习早早中举的,为啥这孩子就成天想着要娶个有钱老婆呢。

究竟是这孩子脑回路不正常,还是他本身没有讲道理的天赋呢。

方瑜陷入了沉思。

古代的小孩子真是早熟。这是方瑜最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