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幺妹和刘章也没过继,直接改口叫了爹娘,现在杨幺妹的名字是在刘家户口本上的,用不着过继啥的。两家人本来就亲密,如今改了口,杨二爷爷和杨二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这下他们就有五女一儿咯。
因为这个事儿,杨二爷爷他们还特意给杨继春几姐妹带了口信,周家那边也来了人,孙父孙母也过来祝贺,家里人一起吃了顿饭。
即便杨老汉他们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可听着那边的热闹,还是心里怄得慌。
偏偏狗蛋还跑回来说那边多么多么的热闹,东西多么的好吃,因为杨继西让他带着两个弟弟过去吃了饭,狗蛋还帮着干了活儿。
家里两个“空巢”老人饭还得自己做,吃的还是素菜。
镇上的电线杆全部到位后,也把电线迁到了杨继西他们这条街,杨继西与几个青年一道挨着帮忙把电线给几家人安装好。
这电线和电表安好了,你要是没用电灯,那是不计费的,所以有些人家暂时没有买电灯泡,就把电线安好,晚上依旧用豆油灯。
而杨继西这边,孙桂芳前两天就去县里买了灯泡回来,买的是瓦数最低的,帮杨幺妹他们也带了几颗回来。
侯母也就是王海燕他们的灯泡,是被杨幺妹他们包安了的,他们每个月跟着交电费就成了。
这天,一家人都在镇上,等杨继西把最后一个灯泡接上后,嫣嫣紧张地捏着灯线:“可以了吗?”
“等一下啊,”杨继西又把电闸拉上去,“可以了。”
“慢慢来啊,可别一下用力把灯线拉断了。”杨二奶奶紧张道。
嫣嫣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后,轻轻拉动堂屋的灯线,电灯一下就亮了,光照满了整间屋子。
“哇!”
嫣嫣松开手,在屋子里仰着头蹦蹦跳跳的,“亮了亮了!”
“真好啊。”
杨二爷爷的眼睛有些红,“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搁在以前,他们哪有这么好的日子啊。
同样的感慨与孩子们的欢呼声在周围好几家人里响起,铺子那间屋子的灯也开着,同样的,对面裁缝铺也开着灯,平安站在门口,双手扩着放在嘴边大声喊着嫣嫣:“我们家亮不亮?”
嫣嫣哒哒哒地跑到长桌那,因为人不够高,于是把鞋脱了,站在椅子上,也学着平安的动作大声回着:“亮!我们家的亮不亮?”
“亮!”
王小松也大声喊着:“平安看看我家!”
柳二媳妇儿的孩子牛牛也大声道:“平安哥哥还有我家!”
大人们瞧着孩子们闹,也不骂,就让他们在那喊来喊去的。
家里没有电灯依旧用着豆油灯的小孩子们,满眼羡慕地站在有光亮的人家门口,然后泪巴巴地回去拉着大人索要亮亮的灯。
有些心软的,第二天就去县里选灯泡了,而有些节俭的,直接把孩子揍了一顿。
因为知道镇上通了电,赶集日时,好些乡民都过来打听电灯用起来咋样,杨继西他们闻言就会打开电灯给他们看看,于是围过来的人就更多了,看着那电灯满眼羡慕。
而让整条街道沸腾起来的是腊八这一天,杨继西他们准备在镇上过节,还把孙母和孙父请过来了。
中午刚端上热腾腾的腊八粥,还没喝呢,就见柳二端着碗往王大爷家走,路过他们家铺子时还说:“走,去看看王大爷家的收音机!” “到了?”
杨继西端着碗起身问道。
“到了到了,我刚瞧见的。”柳二大声回着。
王大爷自打镇上通电后,就一直想要老朋友信中提到的收音机,这不,托朋友给自己在外寻了一个寄过来,今儿总算是到了。
“没声音啊。”
“咋没动静?”
王大爷家门口围了不少人,杨继西和柳二端着碗筷站在外面,好奇地往里面看。
听他们这么说,杨继西也好奇地踮着脚往里看,刚要往后退一步,身后就传来嫣嫣软乎乎的声音:“爸爸,我在后面,可别踩着我了。”
杨继西赶紧停住脚,转头一看,可不就是小家伙吗?端着一个小碗,也伸长脖子想要往里面看呢。
他赶紧喝完粥,回去将碗放好,然后过来把小家伙夹在自己的脖子上,嫣嫣熟练地整个身子都贴着他的脑袋,双手环住他的脑袋,碗就放在杨继西头上,然后一边扒粥一边看里面王成功在摆弄那个收音机。
柳二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见嫣嫣喝粥也没有弄脏杨继西的头发,就知道这事儿父女二人没少干。
这会儿他儿子也哒哒哒地跑到他身旁来了,见嫣嫣这个样子,顿时双眼亮晶晶地看向柳二。
“爸爸,我也要。”
柳二:……
收音机弄了一个多小时,这才能收听起节目,大伙儿也不怕冷,要么站着,要么坐着,没有一个人说话,全部竖着耳朵听收音机里面说的。
年轻一点的还行,能听懂一点普通话,可好些老一辈的就不行了。
“这说了啥?”
比如陈翔的爹。
“听不懂,不过声音真好听。”
陈翔娘露出一抹笑,被他爹狠狠瞪了一眼:“我还没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