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获知小方力非正常死亡,获知江州治下有只丧心病狂的军队,高方平始终是愿意相信:新水稻的顺利,霸鸡四号的孵化出炉也非常顺利,脱温小鸡的产量正在快速稳步提高。向好的农牧和经济,是可以解决江南问题的。就算戾气重,高方平也始终愿意相信,有问题的人是可以慢慢拯救扭转的。
但现在恍如隔世,一瞬间之内让高方平失去了信心,回想着当初小方力的一言一行,算不算冲动高方平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当时考虑的唯一问题就是:如果不把许洪刚所部定位叛军,江南就再也没救了。
杀贼,即是为政者良心!
这是高方平的执念。
既然是执念,它肯定是偏执的,极端的。
小方力事件只要坐实,即能判断许洪刚所部不是军人而是贼,并且是最恶劣的贼。
温和者来查此案,会抓鸡儆猴,放过大部分坏人。正派者来查此案,会斩主将,公正执法。酷吏者会牵连过广,量刑偏重,除主将之外,继续诛杀涉事军官。
但是偏激、执念者,就是高方平现在的作为。
算不算矫枉过正,正不正确,这些暂时不想了,是非功过,留待将来的人们去评说。
之前了解到了江南之地,明教、道教、郑居中、刘正夫、朱勔,蔡倏,许洪刚,这些人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那重重的黑幕,上有他们的领袖蔡京遮天。那时起高方平就知道,江南的问题一个官员是查不了的。需要震慑,需要流血。只要找到下刀的理由,为国朝安全计,高方平就不会再迟疑了,剿灭江州军用鲜血震慑威压一切,其他再谈。
而要威压,祭旗脑袋能少吗?
这个期间,高方平回合麾下的军将,研究江州区域图,开始着手制定剿灭许洪刚所部的军事策略之际。
毕世静所部在城内的工作也渐入佳境。他们算是慢慢的找到了军民融合的感觉了。
戒严的初期当然会有非常多的不适应和摩擦,这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但是问题也都大不到哪去。好处是毕世静相对的治军有方,而且受到大魔王人格魅力的影响,他和他的麾下在面对百姓的时候,也相对的接地气,虽然粗暴,却也能把问题解释明白。
加之早前,毕世静所部人马负责对百姓解读通判司的文告,也取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任。这些综合起来,有名声就是好办事,套用着高方平的名头,慢慢的,江州城内他的防区,已经基本理顺了。
关于军事部署上,毕世静更加建议在封锁戒严消息的同时发文,召回许洪刚所部,然后于江州城外,利用河道以及城池这两个天然障碍和埋伏,打歼灭战。理由是一但战况不可控制也方便腾挪,然后依托州城的城防,进退可攻可守。
然而,韩世忠不同意毕世静的方略。
是的小韩目下虽然在外调查到底有多少死于非命的百姓,但他同时也关心着整个军事部署,他专门思考后写信送给高方平,说他在翻山越岭的调查中,亲自查看过州城至湖1口县之间的一个叫做“天子庙口”的山谷,最适合打伏击歼灭战。
天子庙峡谷,只有前后出进的两条路,左右两边是天然的山谷,形成大自然的两面埋伏,且谷口之内地势平坦,最适合骑兵集群冲锋作战。目下许洪刚所部主力,就集中在湖口附近活动。
韩世忠于信中的最后言道:“经天子庙口回州城乃是最近最快路线。之所以不是官道,百姓不爱走,是因为僻静险要,多为土匪出没之地。然而对于许洪刚所部军队则没有这个顾虑,所以发文召回许洪刚所部只需限定归期,形成许洪刚不明就里又时间不够的形式,他大概率经由天子庙口回州城。那时,埋伏两只奇兵,前后封死两方谷口,上方部署人员以火油落石攻击,乱其阵脚士气后,再由两个重骑兵营带头,以骑兵优势,则可一击全歼许洪刚所部于天子庙口。”
韩世忠的建议到达后,被高方平定调采纳。
毕世静的策略,从军事角度最为稳妥,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高方平作为这场剿灭叛军之战的最终决策人,所考虑的东西要复杂的多,不能全从军事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民事等等一切问题。在州城作战虽然可以立于不败,但是对民事的伤害过大,只是能打赢,但是部署方式、对决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很难全歼许洪刚所部。
而许洪刚所部又是丧心病狂、相对训练有素的财狼兵,一但不能大部全歼,导致其主力逃窜分散在江南,一但发生,政治上和民生上的后遗症实在太大了,大到朝廷几乎无法接受的地步。
江南已经受到了伤害太重,不能再有一只训练有素的流寇兵匪活动了。那真能成为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有可能让江南更乱之后,方腊忍不住提前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