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节(2 / 2)

这两人政见不同,但是之前是相互间有暧昧的。

现在他们的决裂,不用别人解读高方平也非常清楚。皆因为以前是蔡京的天下,蔡京是强势的,陶节夫就算自成一系,也不会真的对蔡京锐其锋芒。但是自高方平雷霆镇江南、而蔡京缩了不回应之后。蔡京就不在是一面大旗,蔡党就算不分崩离析,也会对蔡京离心。

那么人类是群体动物,离心的这些人,就必须重新找一个出路去依靠。张叔夜眼睛揉不得沙子,“敌我立场明确”,所以根本看不上这些人。于是,这些人中,一部分就会很自然而然的靠向也算面旗帜的陶节夫。

这对于蔡京就是背叛,所以老蔡和老陶不是因为有仇,而是形势使然之下,必然会有的政治对立。

这其中有个祸害不但扮演了重要较色,还表现的非常抢眼。他便是当今国舅郑居中。 就是前阵子还在小黑屋里,险些被高方平宰了的郑居中大人。这龟孙现在牛了,回京述职后就升官:资政殿学士兼皇帝的侍读。

既然明面上他不用承担什么罪名。加之他妹妹郑贵妃床上功夫了得,借助专宠的机会吹枕边风,对皇帝说:“家兄无罪下被高方平关了起来,蒙受不白冤屈,望官家给他个说法以安抚其心。”

赵佶对此深以为然,这也是大宋的一种政治正确。

在赵佶的立场上他喜欢小高,不会为了这事去怒斥小高,那么郑居中也的确受了“委屈”,于是只有在不打小高板子的情况下,把郑居中升官,这就是比较常见的处理办法。

于是,就有了郑居中目下显赫的地位,官职竟然比高方平也都不小。

当然那两个职务没什么实权,但是身有高官衔就是隐患,得看谁是宰相,看宰相的立场又是什么。有官职的最大毛病是,一但有机会就会得到任用,这是个顺理成章的过程,吏部委派就可以,未必需要皇帝同意。

就是这个原因,当时赵佶要赐给童贯开府仪同三司的最高官衔,尽管那只是个用来领工资的虚衔,但蔡京仍旧不可接受的抗旨了。

关于后面这些,是梁师成那个太监密报给高方平知道的,老梁直言的说了,蔡党一部分人靠向陶节夫,导致了东西府的矛盾升级,几乎就是郑居中在暗下一手推动的。

蔡京现在成为了一个笑话,这有利也有弊端。

好处是蔡京风头不在后,东南系的鲨鱼就不敢吃相太难看,那么国朝的财税形势无疑就会逐步走高,触底反弹。东南老百姓也会比以往相对好过些。但最大的坏处是,政治领袖的没落,又暂时没有新的领袖崛起,非常容易造成京城政治上的混乱。

譬如陶节夫原本不是一个派系,但现在就真是一个派系了。

又譬如郑居中原本虽然不是蔡京的人,但也不可能敢和蔡京对着干。而现在他却也以一派领袖的造型,几乎和蔡京公开打对台。听梁师成说,现在郑居中利用职务之便,天天接近官家,主要就是给官家上眼药,给官家说书的同时,总要顺带抹黑两句蔡京。这是梁师成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

此外,梁师成悲愤的说“我老梁快要失宠了,郑贼果然有两下子,不但收拾蔡京,还有机会就带着皇帝溜出宫去逛窑子”。

是的老梁来信的时候就是这么直接用词的,这就是目下郑氏兄妹导演的——内外专宠。

此番梁师成是最大的受害者。他是个太监,没有皇帝的眷顾就什么也不是,而郑居中回京之后太猥琐,正在取代他梁师成的作用。童贯还可以领兵,他梁师成就觉得日了狗了,咱家失宠后能去干什么?

除此之外,从各方面的形势来看,结合在苏州时候高方平的猜测:朱勔和小蔡似乎也在谋划什么。

再看现在郑居中敢公然和蔡京对立,而不急着找高方平报仇。高方平认为:有更大的风暴兴在酝酿。

与此同时,算是张叔夜左膀右臂的时彦、当朝吏部天官病逝了。官家下旨追赠时彦观文殿大学士。时静杰哭红了眼睛,已于昨日启程,进京吊唁去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站在晚间的院子里,吹着已经全然冷下来的寒风,高方平不禁的想起自己盗版过的两句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江南正在一天天的大变,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