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节(1 / 2)

名誉上此番进兵,高方平已经拿到了洪州龙州石州等地,这已经是很牛逼的功劳,过犹不及,真的不能再要夏州了,拿下来的利益对大宋可有可无,却会让萧的里底面上无光,让李乾顺做梦都在记恨,与此同时,妈的陶节夫当年拿到了银州、加上些不完整的长城就拜了枢密使,如今高方平拿到了完整的长城和三个州。

回想一下高方平都觉得惊悚,若老子是皇帝,怎么赏赐这样功臣?所以啊,于李乾顺、察哥、萧的里底、高方平四个方面的利益来说,真的不能要夏州,这就是政治。

实际上高方平和察哥的谈判,已经大幅为宋国拿到了利益,是长治久安的良药。但名誉上高方平并没有占领西夏大片国土,战功只比陶节夫当年大一点点,于是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三至五年后,兴许大宋还会有大型国战,是战争就一定会塑造英雄,但那时就要通过别人的手去占据这些功劳,高方平不是一个神,不需要去为国赢得所有战争。

后世的上世公司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制度,是高方平一直以来不独吃的原则,过度到那个时期的战争,高方平只会作为总策划在后方朝堂坐镇了,打仗必须交给诸多的新一代职业将军们去实施。

把那些齐天的大功犹如分红一般,摊薄在无数军人和将军身上,这其实就是赵家政治,每一个人都荣耀,但每一个人的功劳都会有限。

高方平可以很猥琐的依靠无尽的战争发财,同时为大宋获得源源不断的利益。但这一年多的征战生涯高方平已经受够了,不想在发狂似的带着骑兵于是冰天雪地、和炎热的夏季到处溜达了,躲在后方朝廷给刘延庆种师中们加油助威,很是可以了。

久走夜路必撞鬼,运气不会永远好,现在有了黄金开局,高方平成为了于风雨飘摇之际临危受命的帅臣,且扭转了乾坤,懂得功成身退的话,那就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传奇和神话,继续装逼的话最多只是锦上添花,却有几率坏了这英明神武的一世之威。

所以是的,就此一来,此番因战争获得的政治利益,高方平决定止盈。

有意思的在于,陶节夫当年打下银州之后也就不想再打了,想回朝领功,他就是在止盈。只是说五年前的高方平只是自以为聪明而已,没真的看懂陶节夫的套路,老陶他才是真正的“儒帅”,非常内敛。

然而不懂趋势的种师道想犹如贪吃蛇一般的永远吃下去,想吃了西平府,于是他那次他便在搅屎棍高方平的怂恿下扑街了。

宋夏初步停战的现在,今夜真是长夜漫漫,高方平的思绪一波接一波的蔓延,怎么也睡不着。

于是干脆起身,接着思绪,提笔写信给赵佶:“自临危受命于北1京出阵起,时已十六个月,臣领兵南征北战,已感觉心力疲惫,不堪重负。儿子出生不在身边,思乡情绪也于此时越发浓烈。臣仅有的战争才华已经用尽,西平府坚固顽强,兴庆府仍旧拥有不容低估的西夏最后力量固守,臣有负官家、有负大宋重托,最终未能交出大家最期待的答卷。所幸您懂的,臣勇猛不足但谨慎有余,虽未能有效占领西夏大片国土,却也没把官家交给臣之家底败光,此番远征军损伤不大,亦勉强拿到长城以及三州之地,为避免生灵涂炭、损害大宋福泽和官家之英明,臣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做出停战意向,并初步和西夏察哥沟通。择日西夏使节便会进汴京和我大宋商谈议和,具体细则蔡相等人会主持实施,他们定能为官家、为我大宋拿到利益。”

“作为实际帅兵经略西夏的战场负责人,臣高方平经实地考察、汇同众将调查研究,左右权衡后,对朝廷和官家您负责的做出建议:不宜再战,该休养生息了。”

写出来自己看了两遍,觉得还行,符合当下几国间的政治逻辑,也有效避免了我小高功劳过大而让大佬们下不来台。

不过最后看了一遍后,高方平故意又弄了几处语法错乱却可以让人看懂的“文坑”,然后重新抄写了一遍,命人发送了出去。洗洗睡……

李乾顺是打死不会来见高方平的,高方平也打死不会冒着风险去兴庆府见西夏皇帝。

于是乎,似乎高方平给出的条件真的令李乾顺喜出望外,现在便有了李乾顺派西夏皇后耶律南仙来见高方平的事。

妈的这事透着一些古怪啊。

皇后虽然可以见外人,甚至是从古到今都可以参与外交事宜的存在,然而目下的局势,李乾顺派皇后来联络感情,而不是派真正的国臣官员,从此点看,目下因战争而引发的西夏内部矛盾也是不容忽略的。

也就是说,李乾顺目下并不信任那班子“换个皇帝照样做官”的贵族。他只信任自己人。

难道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皇妃去找麦克阿瑟卖笑,也是和现在一样的政治意味?

既然是耶律南仙来访,而不是西夏国臣,那么看起来,这位西夏皇后当然也有代表辽国宗室来访的意味,她是希望高方平适当的给辽国点面子。给她的姓氏“耶律”面子。

这是正常的,这个时候若真是西夏臣子来访,在高方平面前当然没什么威慑和人权,但耶律南仙的确会有些不同的政治意味。

“也不知道,耶律南仙的颜值怎么样?”高方平摸着下巴在着想这么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