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节(2 / 2)

天师上位记 漫漫步归 2129 字 5个月前

“这是要干什么?”有人看了眼在摊上好整以暇喝汤的林立阳,见他也目露诧异之色,便知问他也没用了,便私下询问了起来。

“这一大早的,长安府衙的官兵是要去哪里啊?”

问了半天,总算有个嚼着馒头的百姓抬起头来了,“我们家隔壁那嫂子的兄长就是府衙的官兵……”

有人说长安权贵遍地走,随便抓上三个人,定然就有相熟的官家人,这话还真没说错。有什么疑问,四下问一问长安本地的百姓,定然能够打听到一二来。

“听说昨日朝堂之上,何青天何大人参了个权贵,而且还是个不小的权贵,据说是一家长安城赫赫有名的老牌世族,先祖上过的……”

话说到这里,一旁蹲着吃东西的百姓早已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上过的啊,那可了不得。”

“是啊!”

是楚太宗打下江山之后命人编制的以记打天下时,立过赫赫战功的群臣。当年上的名臣多加官晋爵,也是大楚建立后,长安第一批权贵。四百年大楚朝政飘摇,有些上的名臣之后已经不见了踪影,或天灾而灭,或人祸而亡,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能一立四百年不倒的,发展至如今都已成为权贵林立的长安城中数一数二的世族,也多是第一流的世族,地位牢固,等闲不可撼动。

所以,一提到上过不少百姓都激动了起来,好家伙,那可是真正厉害的老牌世族啊!

“上过又怎么样?”有个头上戴着文士常带儒帽的年轻人在一旁呼啦呼啦的吃着碗里的汤食,含糊不清地来了一句。 这动作可以说是万分粗鲁了,一点都不与他的文士着装相称。

有人闻言皱了皱眉,正要反驳,却被一旁眼尖的人伸手拉住了,而后手指一伸,指向年轻人的衣袍:“他身上的袍子是国子监教学博士才能穿的,你看他腰上的腰牌,那是国子监的出入腰牌……”

长安城,不缺眼力厉害的行人。

看着粗鲁,但不管是着装还是身上的腰牌都昭示着这个人可能是个真正的文人,而且还是在这大楚最有名的学堂国子监掌教。

虽说听明白了,行人仍然有些不满地嘟囔了一句:“什么意思?”

原本没指望他回答,谁料那个脸都快凑进碗里的年轻人突然开口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以前天师道的张家当年可比上过还厉害,如今呢?不照样一夜便倒了?老说当年有什么意思?老祖宗再厉害,还能跳出来帮忙不成?哈哈哈!”

这人说话真是忒百无禁忌了,一旁的百姓纷纷挪了挪脚,离这个人远一些。他们闲着愿意说政谈政不假,大楚并没有明律规定百姓不得谈政,但是这个人也太口无遮拦了,一个不好说,万一说出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被牵连了怎么办?

吃饱喝足的年轻人打了个饱嗝,也不在意旁人的躲避,起身便走了。

他走的不慢,腰间的腰牌大抵未拢好,掉在了地上。

有好事者忍不住上前捡了起来,看着腰牌上的名字,读了起来。

“国子监柳闵之。”

第492章 交锋

这时候,有人喊住了那个走的匆忙的年轻人,年轻人这才去而复返,取回腰牌,招了招手,丝毫不在意的走了。

举止粗鲁,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洒脱,还真是……有意思。

百姓在议论纷纷他有意思,他也在感慨事情有意思。

腰牌上系着绳,旁人小心放置,仔细看管的腰牌在他手里甩来甩去的把玩着。

“还真是有意思!”柳闵之感慨了一句,忽地低低笑了出来,“这长安城越来越有意思了,看神仙打架,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看的。”

……

……

长安城南的朱雀坊一带是城中权贵富户的地方,也是整个八水环抱、风水极佳的长安城中风水最好的一块宝地,当然,这块地方,一早便划分给了城中的权贵富户。

作为长安城中的老牌世族,怀国公府就坐落于朱雀坊一带。

几乎家家权贵的朱雀坊,宅邸相连,所以一大早这边的动静早惊动了不少权贵之家。

虽说富户林立的朱雀坊没有那么多闲人,但是城中走街串巷的货郎小贩,还是要做做大户人家丫鬟小厮的生意的,所以不缺这些时不时探头望来的普通百姓。

怀国公府的管事站在怀国公府门前的石狮前,见状朝这边望了过来。

虽然什么话都没说,但怎么说也是权贵身边的得利人,自然是个人精,见状很快便过去将几个看热闹的货郎小贩敲打了一番,见那几个货郎小贩不敢乱说话,这才放过了他们。

做这些事时,怀国公府的管事并没有瞒着何太平与长安府衙的官兵,权贵最好面子,敲打一二也实属寻常。何太平自然也不可能与他纠结这些小事。

圣上金口玉言,命他查案,自然诸般便利都是要给的。

官兵与何太平跟着进了府,府门还特地关上了,将喧嚣隔绝在外。至于惊动到的邻里权贵怎么说,那也能关起门来说了,闲话谁都会说,关键还是要看结果。

大早上的这么一番动静很快便压了下去。这一日,朱雀坊这边权贵人家的的小厮丫鬟,伸长了脑袋脖子,去门房上看了好几回,也没有再看到原本要出现的货郎小贩,不由担心这几个货郎小贩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然而,这些货郎小贩并没有出什么事。而是将身边零零散散的杂物丢到了一旁,换了衣服,稍加修饰,原本便生的寻常,丢到人堆里都找不出来的货郎小贩很快便化成了普通百姓排队,带着早已备好的身份文书排队出城。 城门口例行检查的官兵看了两眼长着一张见过就忘的脸的百姓,翻了翻身份文书,例行询问:“去哪里?”

“并州。”

身份文书没有什么问题,官兵点头,放行。

京师长安本就是汇聚四方百姓的地方,每日间来来往往的百姓络绎不绝,离开一两个普通百姓,也没有多少人会去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