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珞轻轻叹口气,就听身后脚步声响,承影端了大盆过来。
“里面还有不少肉骨头,我把浮油撇掉重新热了热,”说着泰阿拿着三只碗并一碟馒头也自屋里出来。
三人也不点灯,借着月光星光啃完骨头喝完汤,心满意足地擦擦嘴。
魏珞低声吩咐,“这几天去打听一下五姑娘。”
“打听什么?”承影问道。 “随便,能打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喜欢的东西,讨厌的东西,小时候的事情,不拘什么都可以。”
泰阿想了想,道:“我们也只能在外院打听,可内宅女子的喜好基本传不到外头,怕是根本打听不到有用的消息。如果问太多了,于五姑娘声名有损,爷想要知道什么不如直接问杨二老爷。”
魏珞沉思片刻,“你说的对,是我考虑不周,你们也别特意打听了,平时留心着就行。我找个由头问问二老爷。”说罢,起身进了屋。
承影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爷打听五姑娘干嘛?”
“你脖子上面长得什么,不会动动脑子?”泰阿弹一下承影脑门,“自然是问清楚了以后讨好五姑娘,你没注意,爷对五姑娘的事儿格外上心,就为个葡萄枝子跑了趟大兴,又跑趟昌平,还往宁夏写信。你好生学着点儿,以后五姑娘嫁过来,肯定会跟着好几个陪嫁丫鬟,你表现得好,没准五姑娘就准许你娶一个。”
“真的假的?”承影“嘿嘿”傻笑两声,“我就隔着老远看过五姑娘两回,也没注意她身边丫鬟长什么样,有没有好看的?”
泰阿又弹一下他的脑门,“自己打听去。”
魏珞耳力好,隔着洞开的窗棂听到两人嬉闹声,想象着杨妡嫁过来之后的生活,慢慢弯了唇角。
***
有了毛氏跟魏氏的操办,杨娥的亲事进行得非常顺当,无论问名还是纳吉、纳征都遵循了古礼,极为体面。
婚期也定好了,十月二十八,双月双日的大吉日子,剩下不到四个月的准备时间。
按照万晋不成文的风俗,女子出嫁最好在十五到十七岁之间,满了十八就可以称作老姑娘了。说出去不太好听。
只是时间有点赶。
毛氏把内院风景最好的来仪阁安排给魏璟做新房,不但让匠人粉刷了墙壁,更换了门窗,还加盖了一排后罩房。
杨府这边,魏明容的嫁妆尽数留给了杨娥,包括一整套的花梨木家具。
魏氏拿出公中的一万两银子给她添置了两间地角极好的店铺和四百亩地,还余下三千两,魏氏又私下添补了些,凑成六千两,当作压箱银。
嫁妆解决了,剩下的只有喜房内的各样绣活儿。
诸如喜帕、喜帘以及椅子上搭得椅袱等物在喜铺里都能买到,唯一需要杨娥亲自动手的就是嫁衣。
魏氏特地从针线房挑了四个手艺好而且父母均在儿女俱全的绣娘给杨娥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