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第730节(1 / 2)

通常人家都会自己缝缝补补,从来不找裁缝。关平安娘俩也是如此,倒不是嫌浪费些工钱。

兴许叶秀荷会,但她绝不会。

做一件大棉衣的话,工钱是一块钱一件;衬衫就两毛一件,而裤子就看要求,不过也在二三毛左右。

这点加工费对关平安来说,是不值得一提,但无奈她这人有时就一根筋,老喜欢自己亲手给家人做衣服。

绸缎之类的东西,她真不缺。库存里还有老大的一堆儿,就比如她为一家人,包括齐景年在内。

一人两套换着当睡衣的云锦料子,还是她亲手一针一线缝的。这种丝绸的东西就不行,很容易被缝纫机的牙子给勾。

可要她缝制绸缎蚕丝棉袄子?不可能的。在马六屯还行,院门一关,来个小贼都要瞅瞅能不能过得了黑子它们这一关。

而在这儿?

真没有所谓的隐私而言。

就她?还是因为她是姑娘家。张嫂怕她脸薄,不好再像随时进她哥房间收拾似的。而她娘?

只要她爹一出门,张嫂是听也不听,每天都会按时进东厢房打扫会客室和书房,然后她娘一客气?

要命儿了~她想都不敢想像她穿着大红云锦袄子的娘又要如何原话。索性就干脆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那咋整?

动脑子呗。

关平安按照她娘的尺寸在一块格子布上开始打粉线画样子,抄起大剪刀就“咔嚓咔嚓”的裁剪出衣袖、前襟和后襟等等。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换个人都会寻思如何能尽量节省些布料。可她?类似这样友谊商店出品的好料子,在黑市,她都是包圆的。

好东西见过了,所以不心疼?倒是冤枉了她。从六岁开始,她就动手缝着衣物,论女红的水平,早已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她的底气。

只见她飞针走线似的缝好袄领的面子,又开始挑了桌前叠在一起的棉布里抽出一块粉底碎花细棉布。

铺好后,只见她照样打粉线画样子,抄起大剪刀“咔嚓咔嚓”的就裁剪出衣袖、前襟和后襟等等。

很快的,随着关平安来到缝纫机后坐下……又站起来到书桌后……又倒回来坐下,站起做的,没一半个小时,一件蚕丝棉的袄子已经出现雏形。

再见她从针线笸箩内挑出同色系的梅花盘扣,又是飞针走线似地缝好一个个扣子,一件立领对襟的小袄成了。

就这速度,将来混口饭吃,她是绝对没问题。可关平安还是有些不满意的,瞟了眼一旁的绣架,想想,她放弃了。

“又犯病了。”

自言自语完毕,嫌弃完自己总想绣上些暗记,关平安的精神这个好啊,折好完工的袄子,她又折腾了。

这次打粉线画的样子明显是小号了不少。不用猜,她也嫌弃胳膊肘都腾不开,她也嫌弃她的坎肩领都是一溜儿的毛。

——好看是好看,前提是她得时刻记住千万不要缩脖子,不然随时鼻子一接触就能打个喷嚏。

这一夜,丫的兴致一起。折腾完她娘俩自己的丝棉袄子,她又开始折腾桌前的十五斤蚕丝棉。

十五斤能做几件袄子和袄裤?通常一件成人袄子的用量为一斤左右,裤子就当差不多用量,咋地也得好几套吧?

这一下子好了。地主家的傻闺女又提起开始准备起她爹的,她哥的,小北的,俩爷爷的……春装。 今年的大年三十儿,个个很开心。

为啥?

有礼物派发,你说开不开心?

笑容满面的关有寿看着自己眼前穿着一模一样格子袄子的媳妇和闺女,只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

而背着手的梅老瞟了眼穿着同样军绿色袄子的齐景年与关天佑俩人,转身之时,笑得是那个的意味深长。

“是我啊。”

“我知道是你,我家景年出发了吧?”

关有寿听到书房内梅老故意放大的嗓子,唯有无语抬头。他咋老觉得先生越来越像他家平安呢?

又是不打自招。

等再上班,您老真能扛得住?

第1053章 红通通的木匣子

不提俩老是如何相互逗乐子,就说到了午后二点,齐景年是不得不赶回去过个齐家能得的团圆年。

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比起齐齐整整的全家一个不缺吃上团圆饭,对齐家来说反而是一种奢想。

军人。

不管何时,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从来都是国重于家,千家万户团圆之时,他们还紧紧守在第一线。

能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只怕也是如同荣幸得到除夕探亲假的齐建民。下次能陪着齐老太太吃上团圆饭,又不知是何夕。

齐老太太也习惯了。

年轻时,丈夫周转战场,还有儿女陪伴;年老时,得,连儿子都被老伴拐走了,要说没遗憾是假的。

只不过习惯了,然后再习惯成了自然。这两年还好,齐老都不用每到除夕都下基层陪同战士过年。